随礼,又叫走礼,不知道是不是东北特有的方言。随礼的礼金由本人收入、约定俗成、私人感情、感情投资、还礼等而定,现在我们这里随礼的礼金通常是壹百元钱。
我头一次用自己的钱随礼是八十年代初上技校的时候,那时候每月的工资是十七块五角钱。一位同学的哥哥结婚,我们这些和他要好的朋友每人随了三十元钱的礼,那时候的三十元钱如果和我现在的工资衡量,应该相当于三百元。那个同学的哥哥家在农村,附近的邻居随礼一般都随5元钱,他家的亲属最多的也只随二十元钱。按照狗眼看人低的说法我们这些人无疑都是座上客,小小的虚荣心在那一刻得到强烈的满足,钱,真是好东西。
从参加工作一直到来这个新单位之前,随一般同事的礼最少也要五十元钱,关系好一点的朋友最少要壹百元钱,有时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随礼的。随礼的种类不外乎生、老、病、死、乔迁、升学、升职、祝寿、参军,当然除了这些理由只要你想随礼你一定能找到另外的理由,反正这些都是礼尚往来的事情,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都希望有人捧场,办得热闹些。对于收入低的工薪阶层,频繁的随礼是件负担不起的事情,死要面子活受罪。这种风气由来已久,它和东北的酒文化一样杀人不见血,当随礼披上友谊和脸面的外衣,想脱下来可需要很大的勇气,我们都是吃五谷杂粮的凡夫俗子,生老病死在所难免,谁求不着谁。
这个周日同时要随两份礼,一份是球友结婚,一份是技校老同学乔迁。二百元礼金不是问题,问题是选择在谁家吃饭,技校的老同学要喝个一醉方休,不去显然是不给老同学面子。球友们发出威胁,如果我不去陪他们喝酒,以后周六踢球就不给我传球,好艰难的选择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