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互联网评论百度it |
分类: 互联网 |
小公司需要的是踏实,大公司需要的是野心,不可颠倒。
小公司需要的是解决问题,大公司需要的是定义问题。没有一家小公司是因为战略而死,但大公司通常都会因为保守而日渐式微。
当一家公司长期在市面上看不到竞争对手的时候,颠覆的可能就已经被孕育了。
百度很长时间就看不到竞争对手,比自己弱的,离得太远不屑于用望远镜去看;和自己体量差不多的,有以为是井水不犯河水,以专注知名,杜绝自己不擅长之事从而避免竞争。
带领你走向成功的,必将也同时带领你走向失败。承认失败不难,否定成功的经验太难。
百度的着急,不是没有移动互联网的船票,因为到目前为止,谁也不曾拥有;百度的着急在于,除了搜索我们还能,还会做什么?
百度的“简单可依赖”本来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圣经,可惜这句话在长期百度内部的解读,不是对于用户需求的定义,而是内部管理和项目评判的标准。以此为标准的管理,必然是造神的管理,超脱教条的必然是不简单,新事物必然是不可依赖;一次为标准的项目评判,比如是所有的ideas都会被kill掉,因为很难再找到类似搜索竞价如此简单可依赖的项目。
长期以来,百度的新产品都是嫁接在搜索上,给搜索这所大厦添砖加瓦,试图增加用户的粘性,这些产品的营养来自搜索,一旦脱离搜索就会枯萎,缺乏独立落地生根能力。这些所谓的富二代创新,势力强大,但生命力却一般。
而一旦脱离搜索的项目,必然会被简单可依赖的教条干掉。怎么看怎么不优美,一段时间过去,就会说这不是我们所擅长,我们必须放弃。
跟腾讯相比,百度没有山寨文化(有一篇文章腾讯是在用生命山寨腾讯),百度只有寄生文化,新项目如何能很好的寄生在搜索上,是一个重要的标准。没有旺盛的内部山寨文化,就没有惨烈的内部竞争,项目和谐一片的背后,是项目组之间的政治上位。
李彦宏呼唤狼性,首要的不是呼唤员工的狼性,而应该是呼唤项目和产品的狼性。百度的成员那么年轻,不可否认有混日子的,但大量年轻人谁也不愿意把青春用于浪费,这些人不缺狼性。而那些缺狼性的高管们,又不乏表演的机会,却又相对安全。
衰败,不是别人在你的优势上做得比你更好,而是别人把你的优势变得不再重要。所有的市场领导者更替都是如此(没有搜索竞争对手会去挑战百度搜索结果的丰富度和准确度,战场一定在其他地方)。
由于没有山寨文化,百度抢别人的地盘基本不行,由于没有山寨文化,百度抵御侧翼竞争的能力也不行。正面防御的失败,结局也只可能是逐步被蚕食,侧翼进攻成功的结果很可能是快速颠覆瓦解。这可能是百度要担心的。
当然没有长盛不衰的企业,任何企业都不可避免阶段性的走下坡路,百度的恐慌可能是未雨绸缪,现实也许不是想象的那么糟糕,只是希望放大危机以号召团队应战而已。现在觉醒并不晚,怕的是,没有反击的能力,这是长期的担心。
鼓励山寨,鼓励冲突,放下身段,烧掉功劳簿,放弃神的光环才是百度的当务之急。
尘埃远未落定。
前一篇:这些年写过的互联网博客
后一篇:做生命的解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