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移动互联网微博微信it |
分类: 互联网 |
前面初略的讲了讲 移动互联网是张什么网
记录一些追加。
全民触网的人联网带来了什么变化?带来了网民身份的消失,意味着上网从一种需求一种驯化变成了一种本能,那么这种本能会带来哪些变化和机会?
网民身份的消失是一种回归,自然人上网,其上网需求不必再经过翻译,而是出自更基础的需求,用更自然的过程。
从现实需求的驱动,到需求的满足,这个完整的过程需要被彻底的呵护,而不是只送一程就可以。传统的互联网,通常是需求驱动,切换为网民身份,获得信息完成网民身份,切换为自然人进行行动最终解决问题。
当然也有例外,网络游戏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解决过程,用户无需身份的反复切换,上网行为本身就解决了最基本的需求。所以,游戏,天然是移动互联网的;这个意义上,阅读也是。
但很多并不是,搜索不是,社交也不是。
移动互联网最大的自然化变化,是从此,所有服务提供商的直接接入。这一次,终于,所有传统行业都进入了。所有的传统互联网公司要么变成了营销公司,要么变成了技术服务公司。中间状态的公司在消亡。
微博会变成一家优秀的营销公司吗?微信会成为一家技术服务公司吗?
成为一家优秀营销公司的能力:有有价值的用户,和有决定用户看到什么的能力。从这个角度看,目前微信并没有意向成为一家营销公司,微博有这个意思。问题是,微博有这个意愿,是否具备这个能力。只是目前决定用户看到什么的能力掌握在
信息转发机(大号)手里,如何控制和共生是一个问题,是否有其他途径是一个问题。
微博还有很长的路走:
1.建立完整服务体系,让企业完整入驻(业务入驻,而非市场部入驻),构建完整服务平台;
微博企业版实在太粗糙,还是媒体思路
2.建立有效信息分法机制;
- 大号管理机制?(不仅仅是草根大号,也包括名人,媒体)。微任务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做得不够优美。
- 企业联合品牌管理机制?
- 。。。
3.找到自身的切入点(售前?销售?售后?)
- 售前折扣?
- 交易引导管理?
- 售后投诉管理?
微博的可能路径:售前 -> 销售 -> 售后
这个路径可能和微信不同
目前来看,微博做得最好的却是公共利益平台,这东西一声叹息啊,做了太多不该自己干的事。
如果还聚焦于自己拥有的那张网上,而不想着重的运营,就不是移动互联网企业。
那些号称要全面移动互联网的企业也该借鉴。
要转型,就不要想着再轻松的挣钱,凡是以前挣辛苦钱的重运营公司,在移动互联网的转型,会比别人来得更舒服一些。
可惜的是,挣辛苦钱,对很多公司来说,首先是不屑,然后是学不会,这话好像是马云说的。
后一篇:这些年写过的互联网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