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岗位匹配
(2023-11-10 09:49:36)华恒智信的历史研究发现,对员工做职业生涯规划是有目的性的。第一是支持公司的战略实现,第二是实现员工的个人成长。
公司首先将组织的战略分解到员工身上,这就对员工的能力提出了要求,这个能力要求是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在组织层面的规范所在。
其次,员工个人需求和组织发展要形成一致性,只有个人的期望和组织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如何实现岗位匹配才是有意义的。
正是这两个基础性工作决定了企业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否应该去做。即第一,确定特定岗位员工(例如财务类岗位、前台类岗位)是否需要进行职业规划,这取决于公司对此岗位最高的职位的分析和研究; 第二,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员工有不同的喜好和习惯,要根据个人的特点判断是否进行人员职业生涯规划。
总结起来,判断员工如何实现岗位匹配是有意义的,要做好两方面的研究工作。第一是公司核心能力的研究,第二是个人发展需要的研究,两者对比之后,如果两者形成交集点,企业就可以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两者的交集点越多,职业生涯规划就越有意义。如果只有企业的发展需要,而没有员工的发展需要,那么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做起来就是空中楼阁,而如果只看到员工的个人发展需要,忽视了企业的发展需要,那么在组织员工提升的过程中,企业会缺乏持久的动力。这是大多数大型企业中的员工职业规划没有做好的重要原因。华恒智信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做出了很多模型,可以用于企业对自身核心能力和员工需要的评估工作中。
结合华恒智信长期以来对企业特点的研究,我们认为,一般来讲,大多数企业对员工进行能力的素质模型建设都是有问题的。结合经验,有两类特点的员工适合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一是在岗员工人数超过10人以上,此时有规划的需要;二是岗位人员职业能力的提高对于组织的绩效的帮助特别大时,有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
企业对员工实现岗位匹配之必要性和判断方法
而对现存的很多企业员工职业规划设计的不合理状况来说,尤其要注意评估公司自身的条件,判断企业自身对员工进行职业规划是否必要;其中,员工的个人需要就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一般而言,公司在以下两种情况中应该要对员工进行能力素质模型建设:
1、在岗员工人数超过10人以上;
2、岗位人员职业能力的提高对组织绩效的帮助特别大;
针对现有的这两类员工特点,公司可能要适当考虑对员工进行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如果公司人员人数规模并不大,且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给组织绩效带来的提升效果不明显,则公司应该重新定位和评估自身企业是否适合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以及如何保证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具体到企业在确立自身企业要对员工进行能力素质模型建设以后,应该如何进行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主要就在于公司对企业员工确定自己职业位置和优势的帮助和教育上。例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可以适时帮助员工在进行职业定位的基础上,关心员工的职业生涯设想;根据员工所处的不同岗位以及职位所处的不同阶段,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指导使员工了解自身的需要、能力与自我目标;并在同时向他们传输企业的战略目标或进行企业文化的教育。通过对双方目标的不断深入认识和互动的交流等方式再对员工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则更有可能使得个人与组织的发展目标两方面互相融合,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