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功夫熊猫》提供给国人的,不仅是快乐

(2008-07-05 01:28:35)
标签:

功夫熊猫

美国人

他国

弘扬奥运

娱乐

分类: 诗琴书画都喜欢

香港商报发表署名文章: 《<功夫熊猫>提供给国人的,不仅是快乐

《功夫熊猫》提供给国人的,不仅是快乐

文章摘录如下:

美国人为何善于想象和创造?还是回头来说《功夫熊猫》。清末重臣张之洞说到维新的原则时讲了8个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言下之意,是说对西方先进的东西要拿来为我所用,但又不能忘了自己的国情国体,这毕竟还是根本,动不得。将这8个字套在《功夫熊猫》上,会发现美国人表面上用足了中国故事中国情节,但骨子里透出的仍是美国的天真烂漫。不管是哪个中国人,谁会把熊猫阿宝的爹弄成一只鸭子?但美国人就能。

美国是个很善于拿他国东西并为他自己所用的国家。这个国家历史不过200多年,其实没有什么根基,却也因此少了传统的羁绊,对于外来的好东西普遍乐于接受。这个国家是由一群移民组成,他们普遍不爱自己的祖居,但却疯狂热爱着美国,于是他们尽情地从他国拿来东西。这个国家也因多是移民,所以人与人之间有着普遍的包容和大气,他们追求平等、自由。这个国家也因没有历史积淀的包袱,所以人们又天生乐观,向上进取。由此,任何奇思怪想,任何莫名举止,在美国才不会被笑话,却会赢得必要的尊重。这个国家富于想象和创造也就不难理解。

反过来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美国人能拍出来,中国人不能?《北京日报》的一篇文章问得很典型:“为什么我们熟视无睹的素材经过荷里活的组装,便成为炙手可热的文化产品?我们很快乐,我们很焦虑。”电影导演陆川说,他在年前接受一项任务,为奥运会制作一部动画电影,但“弘扬奥运、中国文化、中国元素、和谐社会等主题性的硬指针就有十几条,本来是带着玩的心情弄的,可慢慢开始僵化,到最后大家都不会了。再最后不了了之”。他说,搞创作是在“几十重大山的压制下缓慢前行”,而“对于这些大洋彼岸的创作者而言,我们熟悉的文化不再是一种束缚创作的沉重包袱,而成为一种最为鲜活和有力的滋养”。

陆川的说法很值得深思。笔者一直认为,美国是当今世界最会宣传自己的国家。无论是报纸、电视,还是电影,甚至互联网,美国人都竭尽所能加以利用,并不着痕迹地向全球推销它的价值观。相形之下,我们僵化教条的思维定势,相当程度上扼杀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少也都影响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

《功夫熊猫》提供给国人的,不仅是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