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年中考文言文阅读汇编(1)

(2017-05-13 09:15:30)
标签:

教育

分类: 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樊姬,楚国之夫人也。

樊姬,楚国之夫人也。楚庄王罢朝而晏,问其故。庄王曰:“今旦与贤相语,不知日之晏也。”樊姬曰:“贤相为谁?”王曰:“为虞丘子。”樊姬掩口而笑。王问其故。曰:“妾幸得执巾栉以侍王,非不欲专贵擅爱也,以为伤王之义,故所进与妾同位者数 人矣。今虞丘子为相十数年,未尝进一贤。知而不进,是不忠也;不知,是不智也。不忠不智,安得为贤?”明日朝,王以樊姬之言告虞丘子,虞丘子稽首曰:“如樊姬之言。”于是辞位而进孙叔敖。孙叔敖相楚,国富兵强,庄王卒以霸,樊姬与有力焉。

                                      (选自《新序校释•杂事》)

【注释】①楚庄王:春秋时楚国君,号称春秋五霸之一。②晏:晚。③巾栉:泛指盥洗用具。

7.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今旦与贤相(谈论)            清冽(格外)

B.未尝一贤 (推荐)              刮目相待(重新)

C.孙叔敖楚(宰相)              小大之(案件)

D.庄王以霸(最终)              食之不能尽其(通“才”,才能)

8.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知日晏也                    当求于上流

B.樊姬掩口                    面山         

C.王樊姬之言告虞丘子            计日                      

D是辞位而进孙叔敖              皆以美徐公   

9.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的樊姬是一个既“忠”且“智”的人。

B.文中的樊姬 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都善谏,樊姬把自己与虞丘子进行对

比,邹忌把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二者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C.虞丘子辞位的原因是樊姬力荐孙叔敖。

D.选文主要通过对话推进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忠不智,安得为贤?

译文:           

2)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0分) 

三年,春,正月,丁丑朔,帝亲祀南郊。毕,喟然部司隶校尉刘毅曰:“朕可方汉之何帝?”对曰:“桓、灵。”帝曰:“何至于此。”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朕有直臣,固为胜之。”  毅为司隶,纠绳豪贵,无所顾忌。

皇太子鼓吹入东掖门,毅劾奏之。中沪军、散骑常侍羊,与帝有旧恩,恃宠骄侈,犯法。毅劾奏罪当死,帝遣齐王攸私请于毅,毅许之。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略有删改) 

【注】①三年:指太康三年(公元282年)。②帝:指晋武帝司马炎。③方:比。④攸:即司马攸。

 6.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1)毕,喟然问司隶校尉刘毅曰:           

 (2)恃宠骄侈,犯法:            

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两处)。(1分)

皇太子鼓吹入东掖门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帝遣齐王攸私请于毅,毅许之。   

译文:                                                                                                   

   9.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4分) 

1)同是向君王进谏,选文中的刘毅与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进谏方式有何不同?(1分)            答:                   

  2)选文中刘毅是个什么样的人?(3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8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注释】①淫慢:过度享乐与怠慢。②励精:奋发向上。③接世:接触社会。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①以先帝遗德  (     )     ②不异同(     

③非宁静无以远(     )     成枯落,多不接世(     

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          

7.【甲】文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建议中最主要的是哪一条?为什么?(2分)

答:          

8.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诸葛亮的认识。(2分)

答:          

 

二、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8题。(16分)

【甲】初 ,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闰月,权亲攻皖城。诸将欲作土山,添攻具,吕蒙曰:“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危之。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②;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权从之。蒙荐甘宁升城督。宁手持练,身缘③城,为士卒先。既而张辽④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还屯寻阳。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窃:私下里,私自。②拔:攻下;攻取。③缘:攀援。④张辽:曹军将领。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权吕蒙曰(      )     (2)往事耳(      

3)权  (      )       (4)城已拔    (     

6.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结友            伯乐不常有

B.当涉猎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诸欲作土山        以攻宋 

D.不能甚            而戍死者十六七 

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文:               

2)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译文:               

 8.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刻画吕蒙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答:      

 

浪游记快(节选)

【清】沈  

余居园南,屋如舟式,庭有土山,上有小亭,登之可览园中之概,绿阴四合,夏无暑气。琢堂为余颜其斋曰不系之舟”。此余幕游以来第一好居室也。土山之间,艺菊数十种,惜未含葩,而琢堂调山左廉访矣。眷属移寓潼川书院,余亦随往院中居焉。

琢堂先赴任,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出游。乘骑至华阴庙。过华封里,即尧时三祝处。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拍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殿廷古碑甚多,内有陈希夷“福”、“寿”字。华山之脚有玉泉院,即希夷先生化形骨蜕处。有石洞如斗室,塑先生卧像于石床。其地水净沙明,草多绛色,泉流甚急,竹绕之。洞外一方亭,额曰“无忧亭”。旁有古树三栋,纹如裂炭,叶似槐而色深,不知其名,土人即呼曰“无忧树”。

太华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归途见林柿正黄,就马上摘食之,土人呼止弗听,嚼之涩甚,急吐去,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土人大笑。盖柿须摘下煮一沸,始去其涩,余不知也。

(选自《浮生六记》,有删改)

【注释】①琢堂:姓石,沈复儿时好友。②幕游:指沈复离乡做了石琢堂的无官职的辅助人员。③土人:本地人。④太华:指华山。

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惜未含葩  (      )  (2)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出游    ) 

3)内有陈希夷“福”、“寿”字 (   ) (4)泉流甚急,竹绕之  (   ) 

16.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

  译文:          

17. “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拍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文中这个句子写出了树的         、              、            等特点。(2分)

18. 作者书斋名为“不系之舟”,原因有哪些?根据你的理解简要回答。(2分)

  答:                                               

19. 最后一段中,“太华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联系全文回答。(4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①谓侍臣曰:治《如治病,病导愈,犹宝将护。俛|遽自放纵,病复作,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管夷吾举于 (      (2)困于心于虑     )

(3)病愈(     )        (4〉四夷俱      )

1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译文:              

1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 (4分)

答:        

1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4分)

答: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完成7-10题。(共13分)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 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幻态,此其所以奇也。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香炉,排拆水面,林木历历可数。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然其束发登朝,入为名臣,出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有删改)

【注】①委:水流所聚,汇集。②练:白色丝绢。③愀然:形容神色严肃或不愉快。④泫然:水滴下的样子,多指流泪。⑤束发:年纪轻。⑥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至若春和明:________           ⑵而长烟一空:________

⑶林木历历可数:________                 ⑷泫然不能自已________

左迁此地:________

【解析】前三题是应该是课内部分,相对简单。景:日光、阳光;明:明媚(可结合“春和景明”这个由两个主谓结构构成的并列结构来分析)。或:有时。历历:清清楚楚(可参考《核舟记》中“珠可历历数也”句解释)。自已:控制(抑制)自己(的感情)(多用于否定式)。自,自己;已,控制(在《一面》中有文下注释的)。左迁:贬官,降低官职(应该学过的,我们应该学过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文言文词语解释,课内的不允许丢分。课外的其实 还是来自于课内,如“历历”来自于《核舟记》中“珠可历历数也”、“左迁”来自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自已”即使答不对,也不丢分。)

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                  

2)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

译文:                  

【解析】翻译的规则和技巧就是——①连猜带蒙,力争读懂;②逐字解释,用词慎重;③查漏补缺,句意要通;④注意句式,内外兼工。第一句是课内名句:波动的月光闪烁着金色(动景),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静景)。时(不时)有(有)小舫(小船)往来(来来往往),如(像)蝇头细字(苍蝇头一样细小的字),着(可解释为“写”,因为主语是“蝇头细字”)(于)白(白色)溪(不用翻译吧)练(见文中注释)上——后半句比较繁,可以翻译为:写在白色丝绢般的溪水上。

(文句翻译,课内的不允许丢分。课外文句,抓住其中关键词,如“时”“细”“着”等,即可理顺全句大意。)

9.乙文作者为什么认为滕子京不该靠着岳阳楼栏杆大哭?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                

【解析】这其实是一道翻译题。文中句子是“然其束发登朝,入为名臣,出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翻译出来就是:滕子京年纪轻轻就入朝为官,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出朝廷外统领军队是知名的将帅,年轻时就已渐渐展示了过人的才华, 又有范仲淹这样的名士做知心好友, 更可贵的是,贬官不久政绩考核第一等(政绩卓著至极)。注意,文中还有两处注释帮你哦。

(文言文内容理解,出简答题,一是圈定答案范围,二是参照分数,判定有几点,再用自己的话说明。)

10.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 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2分)

A. 甲文描写的是洞庭湖的昼夜之美景,乙文第二段描写的是洞庭湖一日之中的不同景象。

B. 甲文中“把酒临风”与乙文中“取酒共酌”两句,都是古代文人借酒释怀的真实写照。

C. 乙文描写岳阳楼耸立于江湖交汇的地方,楼前正对着君山,楼的景观因水而雄壮,因山而美丽。

D. 乙文作者游岳阳楼时心情是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上午“闲淡”,中午“雄快”,傍晚“愀然以悲”。

【解析】这道题的迷惑性很大,一定要仔细推敲。A、C正确,B基本正确。这样说是因为“都是古代文人借酒释怀”可以推敲推敲(古人往往是,并不意味全部是;全文是,并不意味节选也是。但靠上去贴个标签也没有问题)。C项中“楼前正对着君山”可能是“干扰项”,原文“排拆水面”(劈开水面,正对着这座楼)学生一时难懂。D比较明显,但“时间顺序”也有可能干扰“情感变化”:时间只是顺序,景色变幻才是外因,所以,“作者游岳阳楼时心情是因为景物的变化而变化的”。“闲淡”是因为“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雄快”是因为“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傍晚“愀然以悲”是因为“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

(文言文内容理解,出选择题,要求每一个选项,都要在原文中找到出处和依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