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双版纳发展以珍稀经济林为龙头的大农业研究

(2011-05-11 10:27:18)
标签:

财经

  西双版纳发展以珍稀经济林为龙头的大农业研究

赵俊臣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土地总面积19124.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9.39%,按全州总人口计算人均森林面积20.5亩。经过几十年的开发,目前已形成了橡胶、茶叶、 蔗糖等优势产品,2004年林业产值15.88亿元,占大农业总产值36.58亿元的43.41%。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及版纳的光、热、水、土条件及距中心市场遥远的特点,西双版纳州农业的发展,应在稳定橡胶、茶叶面积的同时,调整出部分粮、蔗面积,特别是充分利用那些产量低、效益差的刀耕火种轮歇地,扩大珍稀经济林的种植,并以此带动加工、生态农业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一、珍稀经济林产品具有广阔的国内市场

  

    本报告所指珍稀经济林,是指以下四大类:一是包括食用木本油料、咖啡、竹笋等为主的食用经济林;二是包括柚木、云南樟、普文楠、滇楠、番龙眼、黄木兰等为主的珍贵用材林;三是以香荚兰、依兰香为主的香料;四是以檀香、锡兰肉桂、洋苏木等为主的南药。这四类产品一直是国内外市场的紧俏货。

   

   ()食用经济林产品市场容量很大

    中国是一个食用油“贫油国”,目前年产70亿公斤左右,其中木本油产量只有1.6亿公斤;年消费达90亿公斤以上,缺口主要靠进口,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进口国。据《90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提供的数据,201 0年,我国人口1 4亿,以人均食用植物油15公斤计(90年代初的世界平均水平),2/3为植物油(不可能再增加),1/3为木本油,则需求量为70亿公斤以上,是目前产量的70多倍;如果人口达到16亿,食油消费量按接近目前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一半产自树,那时国内木本食油需求则会超过150亿公斤。然而,木本油的栽培、利用对于国计民生的战略意义,目前尚未引起各地重视,栽培面积少,单位产量低,经营粗放,加工技术低等问题普遍存在,急需连片规模化规划,科学化种植,产业化开发。

 

    咖啡是国际原料贸易中位居石油之后的第二大原料品,在世界三大饮料中咖啡消费量最大。据预测,未来10年,全球咖啡需求量将大于供应量,欧美市场稳中有升,东欧、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需求急剧上升,中国净进口量已从1985年的600吨上升到1995年的1.2万吨,2000年以后将上升至1 0万吨以上。目前,国际驰名咖啡公司均看好云南小粒咖啡品质,要求订货逐年增加,订购价格一路上升。

 

    澳州坚果是目前世界上一种新兴的、高产值的最佳食用干果,种仁含油量达6 1.75%,用其做成的真空装罐头是世界上能保存组织完整与风味的最佳坚果。世界年需求量40万吨以上,而年产量只有3.4万吨,缺口很大。而且,由于它是一种常绿乔木,还能起到人工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竹笋是一种国际上流行的食用佳品,市场广阔。许多发展中国家看好竹笋市场,加大笋用竹在竹林中的比例,并不惜花大力气研究竹笋的保鲜技术,将形成重要的竹笋市场。西双版纳竹类资源丰富,其中黄竹、甜竹、苦竹、龙竹等,其笋的味道鲜美,是当地各民族群众喜食的鲜菜,并可制成酸笋、笋干等,市场供不应求。

    

   ()珍贵用材国内稀缺、价格昂贵

    与一般的用材林相比,珍贵材例如柚木等,均产于热带地区,生长期长,木材质量更优,加工品称为高级木料。由于国内缺乏资源,国家每年需耗费巨资从国外进口,以满足有关产业的需求。

   

   ()名贵香料已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

    名贵香料是国内外发展较快的行业,不但应用于化妆品,而且广泛用于食用品加香和保健防护等方面,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市场容量很大。例如被誉为“食品香料之王”的香荚兰豆,是多年生攀藤香料植物,其豆荚经过加工后,可以用作精美食品佐料、制作药品及高级香水,也是畅销全球的可口可乐不可缺少的原料;用香荚兰豆制作的礼品,以名贵和富有特色而受人喜爱,是国内外的紧缺香料。

 

    依兰被誉为“花中之王”,是蕃茄枝科多年生高大乔木,其花油是高级化妆品的重要原料。

  

   ()南药材国内紧缺,国际市场需求逐步扩大

    在我国目前常用药中,有1 50种左右紧缺,其中有20多种是靠国外进口的南药,每年耗费大量外汇。由于进口南药在国外大部分处于野生状态,产量逐年下降,国际货源也紧,价格不断上涨。例如,砂仁不但是中药配方,而且20多种中成药都需要砂仁做原料,用量很大。白豆蔻也是常用中药,需要量也很大。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诸国,对这些南药的市场需求也很大。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于天然药用植物的栽培、加工、药用的研究发展很快,以作为化学药品的补充与替代。过去,我国中药出口对象,主要是一些东南亚国家、地区以及其他国家、地区的华侨和外藉华人。近年来,随着美国卫生主管机构准许部分中药进口美国,外国人吃中药的逐年增多。

 

    二、版纳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珍稀经济林条件

 

   (一)版纳自然条件适宜发展珍稀经济林

    西双版纳热量资源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可供植物利用的热能有效性大;年较温差小,日较温差大,兼有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特点;终年风小,多静风区;年降雨量在1 300--2430毫米之问,年际变化小,是我国水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湿度偏高,年均雾日90—180天,是全省三个高温高湿区之一。  区内成土过程是在热带雨林的生物化学作用进行富铁铝化的过程,以有机质的大量补充和高速度的分解为特征,生物量的累积非常高,为珍稀经济林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版纳已经积累了发展珍稀经济林的经验

    近几年来,版纳州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稳定发展粮食、橡胶、茶叶、蔗糖的同时,试验开发木本油料、咖啡、香料、南药等高附加值作物,取得了重大进展。与此同时,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科研部门,多年来组织人力开发西双版纳珍稀经济林树种的研究、试种,发掘出一批生长迅速、优质、适合当地光热水土条件的树种,并且营造了样板林,为大面积种植取得了宝贵经验。例如,仅金丝楠木就已经栽培了1.3万多亩,占计划发展5万亩的26%。

 

    澳洲坚果开发。目前,州人民政府与云南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省热带作物研究所、云南农垦集团公司共同成立的云南热带作物开发有限公司,已把澳洲坚果开发申请列入省“生物资源开发工程”,引进并选育出适合本地种植生产的优良品种,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科研”的形式,计划近期发展3万亩,中期10万亩,远期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规模。

    香荚兰开发。由云南省香料研究开发中心所属的云南香荚兰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京云股份公司和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共同组建的西双版纳美奇香料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分别开发出香荚兰基地1000亩和530亩,其目标是第一期年产商品类香荚兰豆分别为60吨,产值将达1亿元以上。

   

   (三)州内已经具备了开放开发的软硬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版纳州各族人民群众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开放促开发,营造出良好的软硬投资环境。

 

    硬件建设可以满足珍稀经济林及其它项目的要求。版纳现以州府景洪为中心,已建成公路、航空、水运为主的综合交通体系。其中,国道213、2 1 4线,省道0538线三条公路与云南省、大西南公路网相通,5条出境公路把东南亚沟通,近4000公里州内公路把全州乡、镇政府所在地以及99.6%的行政村联结。景洪机场自1990年4月建成通航,1996年4月扩建后,已开辟国内国际航线6条,周航50余班次,高峰期日航达18个班次。从景洪港出发,经澜沧江--湄公河可直达缅、老、泰、越、柬5国。州、县(市)以上通讯已全部实现微波、光缆传输网络化。州内原煤年产量4万吨,漫湾电站经思茅至景洪220 K W的送变电工程于1996年4月投入运行,能源紧张已经缓解。

 

    版纳州除享受国家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各项改革开放政策外,还享受民族区域自治的有关优惠政策。在对外开放和发展旅游方面,景洪市与海南省的三亚市、广西区的涠洲岛共同享受国家有关规定的优惠政策。州人民政府在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的前提下,根据民族自治州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一些更加灵活、宽松的具体政策,为州内外、省内外、国内外各类企业、人士前来开发版纳珍稀经济林及其它项目,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若干对策建议

   

   (一)调整种植业结构,实行连片规模种植

    版纳现有粮食种植,应根据云南省政府已确定的州内粮食自求平衡的要求,调减出部分粮田,改种珍稀经济作物。橡胶、茶叶、甘蔗等作物,考虑到近期市场供求状况,不宜盲目扩大种植面积,主要是稳定现有面积,提高产量和质量。现有刀耕火种的轮歇地,可逐步调整并开发成珍稀经济林园。

 

    以现有种植成功的项目点为中心,逐步向四周幅射扩展,形成连片规模化种植基地。例如香荚兰,可以在现已建成的拱丙山种植场(203亩)、打洛种植场(700亩),曼景傣种植场(130亩)、勐伦镇种植场(530亩)等种植园为中心,吸引周围农户、团体、企业学习种植,形成点面结合的具有种植、加工、科研、教育一体化的种植园区。

   

   (二)强化基础性研究,探索适用版纳条件的丰产理论

    组织力量,系统调查版纳州热带雨林资源,特别是对珍稀经济林种的种类、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等,进行观测研究,掌握其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对引进良种的适宜性、杂交育种技术进行试验,不断筛选出丰产、高质新品种;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珍稀经济林的丰产新技术进行研究,提出和推广植株密度、年龄组成、叶面指数、抚育管理、施肥制度、采伐制度等丰产培育配套技术措施;研究危害珍稀经济林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提出并试验有效的防治方法;对珍稀经济林食用药用部分的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食用纤维素、矿物质营养元素、氨基酸等进行测定、分析,为加工利用和营销提供依据。

   

   (三)确定有限目标,避开“大路货”型的初级产品竞争

    版纳州已有的热区资源开发,例如粮、糖、茶等,由于走了一条“大路货”型的初级产品道路,“我有人也有”,结果是自己的优势没有显示出来,而且难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高额利润。

 

    珍稀经济林建设必须确立有限目标,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上下功夫,不能再走“大路货型”的初级产品道路。例如竹类开发,我们建议的是食用竹笋,而不是别的地方正在大搞的竹板(竹拼地板、竹节板、竹旋切板),竹纸,竹质人造板(竹编胶合板、竹材胶合板、竹材层积板、竹材纤维板、竹材碎料板、竹丝水泥板),竹具(竹筷、牙签、农具、生活用具、建筑器具)。把目标定在食用竹笋上,就要在食用竹笋林的良种选育、栽培、管护、采伐、加工、销售等方面,确定试验并推广与竹材林不同的技术和经营方式。否则,既想采笋,又想取材,结果是食用好笋采不出,竹林也丰产不了。

   

   (四)加大改革力度,建立适应珍稀经济林特点的现代农场制度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版纳乃至全省、全国的农业企业、工业企业照搬前苏联的作法,建立了一套“产权不清、职责模糊、政企不分、管理马虎”的运行体制与机制,投资靠政府拨款或优惠信贷,干部靠任命,职工端着“铁饭碗’’“吃大锅饭”,积极性、责任心和刨造力调动不起来,许多项目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改革开发以来,虽然先后推行过承包制、股份合作制、厂长(经理)负责制,但是旧体制并无重大改变。

 

    版纳州发展以珍稀经济林为主的产业,必须加大改革力度,高起点地建立适应经济林生产、经营特点的规范化的现代农场制度。主要包括:多主体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相结合的股份合作制,以大企业集团为龙头的农工商、科教一体化的联合体,以利益共享为纽带的“公司+基地+农户+科技人员”的运行模式等,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

   

   (五)用好建设初期的政策优惠,但不可长期寄托在政府补贴保护下

    版纳州发展珍稀经济林产业,政府在建设初期将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包括部分贴息贷款、减免缓税、免征进口良种良苗和关键设备关税等,以使这一“幼稚产业”尽快成长壮大起来。但是,政府的优惠政策保护不能长久维持下去,否则将“害”了这一“幼稚产业”。

从实践上看,中外经济史上尚未有靠政府长期保护能够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产业、行业。其理论原因在于,政府优惠政策保护往往使被补贴保护的企业、产业、行业养成“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和行为。只要存在着能够得到政府补贴保护的机会,他们必然用较多的精力去争取,也就没有精力用于改善经营管理了。此外,政府补贴保护虽然增加了本地区的生产,从而限制外地产品的进入竞争,但是却使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生产效率造成一定的损失,而且这种损失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得和政府税收的总和,是得不偿失的。

 

    因此,版纳州珍稀经济林产业的发展,一开始就要从单纯依赖政府优惠政策,补贴保护的羽翼下“跳”出来,以市场为导向,以享受国民待遇的企业行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靠价廉物美、周到服务来赢得消费者青睐,以自己的真本领求得生存和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隋明梅:《经济林:一座绿色核能库》,《经济日报》1 998年2月8日头版。

    2、刘隆等主编:《西双版纳国土经济考察报告》,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赵俊臣:《用全新的思路发展云南咖啡产业》,1997年1 2月向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报告。

    4、海波主编:《绿色云南: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工程》彩印本。

    5、云南省林科院编:《国内外林业科技发展趋势和云南林业发展方向》,云南科技出版社1997年版。

    6,杨尚彩主编:《云南农业博览》彩印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