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闲话“卢龙塞” [转载]闲话“卢龙塞”](//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在一地的地域文化传播中,把卢龙塞传为是迁西县北部的喜峰口,也有认为是潘家口的。
卢龙塞这一名称,远在战国、秦汉、三国时期既有此称谓了。
单从字义上看,卢,指黑色,塞,指边界上设卡通行的险要之地。“卢龙塞”意为,其山色苍黑,其状连绵如龙行,依山脉之险要而人为设限的山口之处。是古代河北平原通向东北的交通要道。是冀东之北,燕山山脉之南,连接华北和东北的山险通行孔道,而此一山脉中的通行孔道暨险要的山口并非一处。所以笔者认为“卢龙塞”的位置大概是指今迁西、迁安、卢龙北部山区各处塞口的泛指,非指某一特定的山口,而地理位置重要的关塞是卢龙塞口的代表。
下面摘录一些文章片段和诗句,来欣赏分析。
清康熙朝詹事府詹事高士奇撰《游盘山记》,“康熙二十二年三月二十日,銮舆东巡,士奇以职在禁近,得从属车。越明日,道经蓟野盘山,翠色落人衣裾。上念性躭林壑,命往游焉。凌晨策马由平谷登,大岭绿仄,径至李靖庵,观舞剑台,历青阳峪,猿攀蚁附,凌高降深二十余里。过双峰寺至峰顶,登黄龙祖师殿及舍利塔,俯视卢龙古塞,黄花白狼,三千里外,烽台壕堑,了然目中,真大观也。”
高詹事登盘山极顶,能俯视卢龙古塞,说明盘山和边塞的距离不太远,但这是想象的距离,言说盘山很高了,并联想到曹操出卢龙塞征讨乌桓之三千里外的白狼山,烽台壕堑都了然目中,詹事也太夸张了。
唐诗人钱起《卢龙塞行送韦掌记》“雨雪纷纷黑山外,行人共指卢龙塞。”黑山有人认为是指燕山,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如果已经定位卢龙塞既燕山中段南部山缘的关塞,黑山就是燕山,从颜色上也可和卢龙塞相对应。诗句的意思是说,将要出塞的行人都指着前面的山口:“看!前面的山口就是卢龙塞了,出了山口就是塞外,那里已经是雨雪纷飞的苦寒之地了。”
唐人戎昱《塞下曲》中“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诗中的“自有卢龙塞”,联系隋唐征高丽的战事,似也不是指的某一特定的山口,而是指连绵一带的塞口。
明人梅国楨的《出卢龙塞》诗“晓风匹马渡滦河,极目胡天感慨多。近塞虏营还历乱,弥山雉堞自嵯峨。”诗意告诉,卢龙塞在滦河一带。滦河从潘家口流入关内,一直向东南流经迁安市区,之间一百几十华里的距离,有十几个关口,所有出这些关口去到塞外的行人都要渡过滦河,不能认为卢龙塞就是一个潘家口。
明人汤显祖《朔塞歌》诗“盘山秋影挂卢龙,别道烽烟入喜峰。但得辕门能拜将,边墙何用两三重。”第一句和高士奇的《盘山游记》有异曲同工之妙。盘山秋天的美景连接着卢龙边塞一带的关山;或是,盘山秋天的美景映衬着卢龙边塞的关山。虽然第二句接着写道,不要说入侵的战火硝烟又充塞了喜峰口关,但既然卢龙边塞一带的关山有多个塞口,卢龙塞就不能认为是一个喜峰口。
下面是《水经注》的一段文字,“濡水又东南迳卢龙塞。塞道自无终县东出,渡濡水,向林兰陉,东至青陉,卢龙之险,峻坂萦折,故有九峥之名矣。燕景昭元玺二年,遣将军步浑治卢龙塞道,焚山刊石,令通方轨,刻石岭上,以记事功,其铭尚存。而庚仲初注《扬都赋》,言卢龙山在平罡城北,殊为孟浪,远失事实。余按:卢龙东越青陉,至凡城二百许里。自凡城东北出,趣平罡故城,可百八十里。向黄龙则五百里。故陈寿《魏志》曰:田畴引军出卢龙塞,堑山堙谷,五百馀里,迳白檀,历平罡,登白狼,望柳城。平罡在卢龙东北远矣,而仲初言在南,非也。濡水又东南,迳卢龙故城东,汉建安十二年,魏武征蹋顿所筑也。濡水又南,黄洛水注之,水北出卢龙山,南流入于濡。濡水又东南,洛水合焉。水出卢龙塞,西南流注濡水。
濡水指滦河。这段话开头说,“滦河又向东南流经卢龙塞(潘家口),这个塞道在无终县的东面。渡过滦河,东面是喜峰口,再向更远的东面是冷口,卢龙山,连绵曲折,险峻陡峭,所以有“九峥”的称谓”。指出了卢龙山的范围是从潘家口附近到冷口附近,这里把潘家口称为卢龙塞。
这段话结尾说,“濡水又南,黄洛水注之,水北出卢龙山,南流入于濡。濡水又东南,洛水合焉。水出卢龙塞,西南流注濡水。”黄洛水指迁西县境内的长河,发源于口外宽城县的都山,长河从长城关口董家口流入关内,从迁西县的九山村附近汇入滦河。“水北出卢龙山”并不是确指都山就是卢龙山,只能说都山是卢龙山的一部分,和这段话的开头并不矛盾。
滦河从九山附近又向东南流,十几公里后,在迁西县的罗家屯附近有洛水汇入滦河。洛水指流经太平寨的清河。清河源头有二个,西清河发源于长城大岭寨口附近,从大岭寨口流入关内;东清河发源于城子岭关外的青龙西南山地,从城子岭口流入关内。东、西清河从太平寨村南头汇合成为清河。《水经注》说,“水出卢龙塞,西南流注濡水”。这里把大岭寨口、城子岭口也称为卢龙塞
《水经注》记述滦河这段文字,把从迁西县潘家口附近到迁安市的冷口附近,包括宽城县和青龙县交界的都山,都划在卢龙山的范围之内,称为“九峥”;把潘家口、大岭寨口、城子岭口都称为“卢龙塞”,进一步证明卢龙塞是指燕山东部的中段南面这一代山都称为卢龙山,卢龙山的各处塞口都称为卢龙塞,并不是特指某一处关口。这一带的大小关口有二十几个,重点塞口潘家口、喜峰口、董家口、擦崖子口、白羊峪口、冷口是卢龙塞口的代表。
从卢龙塞的每一处塞口出塞,在塞外的一定范围内都能合并到一条线路上。
古代历朝诗中出现的“卢龙塞”,和古文中的“道出卢龙”,个人认为都是指的卢龙山这一带的塞口,只要知道走的是卢龙塞就行,没必要非得明确是哪个塞口。
关山苍苍兮其色如卢,苍山绵绵兮其状如龙。塞道深深兮贯通秦汉,往事悠悠兮连接古今.
。
![[转载]闲话“卢龙塞” [转载]闲话“卢龙塞”](//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