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辱骂学生的老师受罚之后值得思考的两重矛盾

(2019-07-18 09:55:53)

辱骂学生的老师受罚之后  值得思考的两重矛盾

 

徐海娜: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孩子“难管”,却很少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难管”?他们成长在现代社会,父母和老师从小教育他们要文明,而文明的要义首先就是“平等”和“自由”。

 

2019716日 中---栏徐海娜

 

前几天,《陕西都市快报》报道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大众的关注。一位就读陕西省商洛市商丹高新学校初中一年级的女生声称受到其班主任王老师的长期辱骂,这件本来口说无凭的事情因为有了孩子的录音变得无可抵赖。凡是听到录音的人都会觉得这位王老师不配为人师,可是在记者采访时,学校的管理方依旧包庇教师,甚至认为是家长和孩子与教师作对。到了14日晚,陕西商洛市商州区科教体局便公布了此事的处理结果,涉事的王老师被记过处分,教师资格也予以撤销。可是,我觉得这件事不能算完,这件事情之后至少还有几个问题需要人们去思考。

 

事情一发生,我就想起了我一位朋友曾在微信朋友圈发过的一条消息。那是在今年六月初,朋友所主持的教育机构开展了一项国际巡回“挑战赛”,以增加学生的社会参与度。在组织成都站初高中组选拔赛的时候,朋友在主持完一场设计思维工作坊之后,让同学们回去设计一个与初高中社会相关的议题任务,结果学生回去设计出了一个以校园霸凌为主题的“黄金法庭”游戏化学习挑战项目。他们提出的问题是“你是否遭遇过校园暴力?”“你是否对他人造成过校园暴力?”“暴力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等等。在这个项目之下,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曾经感受到的校园霸凌,但是,令人震惊的是,他们总结出来的绝大部分的校园霸凌的实施者,是老师。为此,我和我的朋友还探讨了一下,也进一步了解了一下孩子们为什么会“指控”老师?原来,学生们的眼中,老师的以下行为都是霸凌:“老师除了打骂,还会孤立排挤同学”;“老师不让优生和差生玩”;“按分数排座位”等等。可见孩子们不傻,看得清清楚楚。为人师表,真是应该谨慎言行!

 

我们看到一方面是老师对学生的“霸凌”,另一方面却是对教师“惩戒权”的呼唤。例如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就提出修改《教师法》议案,建议《教师法》要明确写清楚教师具有教育惩戒权。在陕西这件教师严重辱骂学生案发生之后,听过录音的校园管理方起初认为这只是老师在对学生“批评教育”,在如此背景之下,人们对于“教育惩戒权”的疑虑,不得不说是有道理的。为什么老师会觉得学生“难管”,索求“惩戒权”?为什么会发生老师对学生的“霸凌”?至少有两个问题,或者说两种矛盾,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现代文明社会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与秉持旧思想的老师的矛盾

 

我曾经写过一个事例。那是发生在一个小学一年级课堂上的事情。一位数学老师因为全班同学没考好,而在课堂上大发脾气,整整骂了孩子们一节课。最后有一位孩子站起来说,“希望老师冷静一下,发脾气不能解决问题”,立刻其他同学也都附声。可想而知,这位老师没有想到学生会“揭短”,便陷入“暴怒”,甚至惊动了学校其他人。最后虽然是以班长带领大家向老师道歉收尾的,但是整件事情中,学生们始终克制,冲动的是老师。不知道这位老师今后还能否得到那些“口服心不服”的学生们的真正尊重。

 

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孩子“难管”,却很少认真思考一下他们为什么“难管”?他们成长在现代社会,父母和老师都从小教育他们要文明,而文明的要义首先就是“平等”和“自由”。在现代社会“平等人格”的前提下,要让一个孩子不明是非地服从威权恐怕很难。这也是为什么《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会流行的原因。大人们一看那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开心啊!这样才满足大人在孩子面前“说一不二”的心理。不仅是父母,很多老师也是这样。可是现实很难令这些人如愿,就算是把《弟子规》倒背如流,顶嘴的、离家出走的、乃至自杀的新闻还是不绝于耳。

 

我们是否想过,教会孩子们学会尊重,我们就要示范如何尊重?教会孩子们学会守纪律,我们自己首先要有原则。本来他们都是受过现代教育培训的教师,应该用比父母们更先进更文明的方法去教育学生,可是他们脑子里还是浓重的旧思想,以为对学生就可以为所欲为,在教室里是绝对的权威。可惜的是,只要老师一出现就必然被尊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个基于身份而必然获得权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需要想一想,在新的时代里,学生为什么要尊重老师?老师如何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不是说学生不应当尊重老师。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一两位对自己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老师,我们当感恩,不仅是尊重。但是作为“人格平等”的彼此,怎样获得对方尊重,需要深思。

 

另一方面,内地学生和家长也对老师很多不文明的行为过于容忍,除了呵斥学生,经常呵斥家长的教师也时有耳闻,家长大多敢怒不敢言。但是在我生活过的香港,人们对老师的任何不当行为绝不宽容。 2016年,香港的社交媒体上曾经有一个一分钟左右的短视频被疯狂传播,内容是迦南幼稚园(富荣花园分校)的老师竟以粗鲁的“飞书包”的方式给即将放学回家的小朋友们分发书包,甚至将书包丢到地上,小朋友要自行拾回。当时有报道称:“短片上载至社交媒体九小时内,已有逾35万人浏览,超过5600人分享。”有家长愤怒留言,“这位老师连学生都不尊重,试问学生又如何尊重别人?”“幼稚园学生是一张白纸,老师用什么态度对学生,学生有样学样就不好啦!” 香港教育局即日便向校方表达关注,校方也通告家长证实事件,并立即表示“感到十分震惊、愤怒、心痛及极不认同”。随即三位涉事幼师立即被解雇。从来没有人像陕西这起教师侮辱学生事件一样,敢站出来说,涉事老师是“爱孩子”的,“出发点是好的,心是好的”。我也看过那个视频,涉事老师当时“飞书包” 不带情绪,更多是出于懒惰,和内地教师的很多情绪化的不当言行比起来,实在不算严重,但是社会对此的容忍度是零。我们到底想要一个怎样的教育环境,和能有一个怎样的教育环境,与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的道德标准和为自己以及他人的权利发声的道德勇气都有关系。

 

(二)简单粗暴的管理思维与日益复杂的个性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

 

湖北武汉有一位小学老师叫徐莉,她一向主张“没有指责和羞辱的教育”。她说,“大人们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原因足够了解吗?对儿童纪律问题的预防策略、一般策略、特殊策略足够了解并充分运用了吗?大人们是否提供了适合儿童的学习环境以支持儿童自主发展?倾力于帮助儿童由他控走向自制?……”她说的这些问题真的值得每一个做老师的人去思考,不要以为老师抓好成绩就可以了,不解决这些问题,很难让孩子们愿意跟着老师的建议去学习。要求“惩戒权”的老师,即使能打能骂,学生也未必就会服从管教。

 

另一个方面,从教育行政管理的层面上来说,简单粗暴赋予“惩戒权”也不能解决学生“难管”的问题,因为本质上还是一个日益复杂的教育需求与陈旧的教育供给体系的矛盾。对此,徐莉老师质疑道,“本应承担更多责任的一方主张自己的权利是容易的,提供的却是由权利关系中较弱的一方承担更多责任的解决方案。”她提出疑问,“启动肯定教师合法惩戒权的立法程序,学校、教师、儿童的处境会改善吗?”她主张,我们不要急于对儿童行为作出是非对错的判断,也不要把教育的沦落全部归咎于教师的愚蠢和丧心病狂,而是应该更多地去检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课程组织模式是否合理,不要放任不合理的现状继续存在。前不久,徐莉老师的新书《未来课程想象力》出版,就对学校的课程架构提出了不少基于实践的创见。

 

“批量生产的,终将批量报废!”有朋友说我这句话说得太狠。但是未来世界就是这样,不,现在的世界已经是这样了。社会经济领域中,传统产业在不断没落,创新产业前途无量,而教育还停留在过去。我们的教育不断要求学生去记忆,而不注重信息的判断和运用;不断要求学生去接受既定的结论,而不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不断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模式成长,而不注重完善人格的培育。教育行政管理者、老师们,还是只是想要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管住”学生,而罔顾社会文明在不断发展和前进的事实。如何组织现代教育?如何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如何让不爱学习的孩子也能从“教育”中受益?这些问题远比“惩戒权”更值得研究。

 

回顾陕西这起教师侮辱学生事件,在最初的报道中,记者去采访涉事学校,该校一位政教处老师竟然说,“家长在不能正确认识学校教育的情况下,促使孩子和老师去搞对抗,这也是一种教育的悲哀。”那位王老师的辱骂,就是一个成人也难以承受,孩子正当地主张自己的权利,也被认为是一种“对抗”,校方的这种思维方式令人担心,最后就算是校长出面道歉,也让人觉得后来致歉的举动“迫于压力”的成分更高。此外,我很担心,此后若再有家长让孩子带录音设备去学校会被严查。

 

总之,不断革新我们的教育,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水平,教师也要提升专业程度,剔除头脑里面专制威权的暴君想法,类似事件恐怕才会越来越少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