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35岁的儿子至今未婚,只因当妈的做错了一件事

标签:
转载 |
![[转载]35岁的儿子至今未婚,只因当妈的做错了一件事 [转载]35岁的儿子至今未婚,只因当妈的做错了一件事](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01
看到一条新闻,母亲要求婆媳永久同住并且掌握家里的财政大权,为此儿子35岁都未结婚。
看下来,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这位儿子早年丧父,被母亲带大。儿子大学毕业后母亲将老家的房子卖了,加上儿子的存款,在工作城市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住房,母子二人住在一起。
他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是儿子的收入还房贷,母亲的退休工资做家用。在母亲的催促下,儿子谈了几段恋爱,但最终都因为母亲的缘故分道扬镳。
因为母亲要求,“结婚以后我要跟你们一直住在一起,你的收入跟我儿子收入都必须上缴”,基本上姑娘们一听到这种要求,都纷纷跑路了。
转眼儿子35了,母亲急得不行到处托人给他介绍对象,但坚持条件不能变。
面对她这两个必要条件,别说是姑娘了,连媒人都敬而远之说这当妈的有病。
摊上这么一位当妈的,估计小伙这能打一辈子光棍。
没有一个头脑正常的姑娘会同意这样的要求,一起同住已经是很多女孩的极限了,把自己和老公的收入都交给婆婆管,等于自己只是给这个家庭在打工,夫妻之间的法定权益却得不到应有的保证。
那结婚是为了啥?就为了免费住他们家的房子?
这件事让我想起我一位读者小A的故事。
![[转载]35岁的儿子至今未婚,只因当妈的做错了一件事 [转载]35岁的儿子至今未婚,只因当妈的做错了一件事](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她是我的读者,老公是典型的凤凰男,虽然出身于农村,但是个人非常有能力,做事踏实,自己开了个公司,发展前景很好,所以她父母没怎么反对,就同意他们结婚了,看中的就是这个女婿的潜力。
婚后,他们先是住在小A的婚前房里,很快,老公的事业蒸蒸日上,他们用自己的积蓄加上借了点钱买了自己的房子。
有了孩子之后,她父母就过来帮着带孩子、做家务。开始几年,大家相处得还比较愉快。但时间一长,矛盾就出来了。
她母亲是强势惯了的人,从小家人都得听她的,一向说一不二,加上有点势利,不喜欢农村人,一直有种自己女儿是下嫁的观念,对她老公十分挑剔。她和老公吵架时,也会站在她一边,帮着她骂老公。
老公又有点情商低,不怎么会讨老人家的欢心,导致丈母娘越看他越不顺眼,最后发生到水火不相容。
她知道自己妈妈的问题,真的很难以相处,可又受到她妈的影响,觉得是老公不知恩图报,是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长期在两种思想中摇摆,她象“墙头草”一样,觉得这个也对,那个也有道理,无法真正缓解紧张的家庭关系。
02
根据我的经验,和奇葩妈妈的要求很难得到实现一样,如果小A不能痛下决心,分割开自己的小家与大家的距离,这个家早晚都得散伙。
生活中这样的故事还少吗?
我妈有个同学,老两口长期参合女儿的婚姻,总担心女儿受气,小两口一吵架丈母娘和老丈人先上,三打一,男人永远是落败的一方。
后来小两口闹离婚,爹妈马上大力支持。女儿很快就后悔了,因为两个人还有感情,但这时候爹妈不干了,当妈的每天像看犯人一样看着他们,晚上甚至会睡在他们中间,就怕他们万一来个午夜对话和好了。
最后没办法小两口终于如愿以偿地离婚了,但十多年过去了,女儿一直没结婚,而且还怪父母拆散了自己的婚姻,去了外地工作。
小A明知道自己的妈妈一身的小市民思想,控制欲强,心胸狭窄,对待老公缺乏尊重,却为了享受到父母照顾的便利,硬要把他们往一起捏,这完全是目光短浅的表现。
小A的妈妈有点像生活中那些强势的婆婆,小A的老公对应的是委屈的儿媳妇,而小A则是那些始终强调“那是我妈,我能咋办”的无能的男人,眼看着婆媳关系一点点恶劣,却毫无作为。
我建议小A换到这个角度上来看一下,就会明白她的老公一直忍受的是什么,而自己的逃避又给对方带来了什么样的伤害。
![[转载]35岁的儿子至今未婚,只因当妈的做错了一件事 [转载]35岁的儿子至今未婚,只因当妈的做错了一件事](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这两个故事,都有一个基本的内核,那就是为人父母不懂得如何在儿女成年后,做一场体面的退出。
第一个故事中的母亲提出同住的理由是自己早年丧偶,又卖了老家的房子,所以必须一起住。而掌管小两口经济收入的理由是自己不管钱没有安全感。
这些都是表面的理由,实际深层次的原因是母亲多年和儿子相依为命,已经很难接受外人的介入。
她看起来虽然十分着急儿子的婚事,但行动表达的却是另外一个效果,她的潜意识是用十分苛刻的条件,来阻止女孩进入这个家庭。
即使真的有女孩肯答应这些条件,她也还会在未来提出更多更过分的要求,来和儿媳竞争,争夺对儿子生活的控制权。
第二个故事中小A的妈妈以为不分青红皂白地维护女儿,挑男人的刺,嫌弃男人的出身就可以保护女儿,帮助女儿在婚姻中树立威信,结果却是不断扩大小两口婚姻中的矛盾。
最后,女儿是被她拉在身边了,老公却离女儿越来越远了。这样的父母所作出的贡献,远远不如他们所带来的的破坏性大。
意识不到儿女的成长,总以为自己依旧有资格主导成年儿女的生活,真是做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也是最大的悲哀。
03
李安是那种看起来很乖的孩子,但是绝对坚持己见。他想学导演,在父亲眼中就是痴人说梦,父亲是中学校长,士大夫家庭的观念长子要读书做官。做导演是什么,没地位的。
![[转载]35岁的儿子至今未婚,只因当妈的做错了一件事 [转载]35岁的儿子至今未婚,只因当妈的做错了一件事](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李安
因为他执意去学习导演,惹怒了父亲,父亲20年和他说过的话就没有超过100句。后来李安都已经是世界大导演了,台湾的“北艺大”成立,他回来的时候,父亲还跟李安说,“该回来教书了吧,做点正经事。”
无法取悦父亲,他又不愿意为了父亲的意愿而妥协,所以在好长一段时间,他只能离开家庭,尽量少的回去。
“我离家越远,我的能力越强,一接近父亲,人就蔫了,做事也不灵光了,想到我连大学都没有考上,就会有一种自卑感,他越壮,我越弱,他越年老力弱,我就感觉自己越来越壮了。”
在《绿巨人浩克》里,李安特意安排了一场戏,把父亲的影像用中子弹炸开,意外的是父亲居然说喜欢。
终于等到这一天,父亲接受了儿子“背叛”的现实,接受了一切。
不服从父母,不是背叛,而是一代一代轮回的必然。
绝大多数父母都想让孩子过得好,但每对父母都有自己的局限,爱钱的,觉得物质最重要;有控制欲的,难以容忍孩子正当的自由;心胸狭窄的,下意识排斥孩子所爱的人。
他们把爱给了孩子,也把自己内心无法言说的那些狭隘、伤痛和恐惧都给了孩子。
有些父母的看法并非智慧,只是个人的生存体验,在他们人生的局部或许是被验证合理的,但未必适合所有的人,或者是下一代人的价值标准。
盲目的相信“爹妈是不会害我的”,按照他们指引的方向前行,就只能在父辈提供的人生模板中前行,活得面目模糊。
04
前几天在某篇谈到两代关系的文章下,有读者给我留言:
你生的也是儿子,将来你儿子要是和他老婆很亲密,你真的不会感到失落吗?
我回:为什么要失落啊?我只怕他娶不到老婆呢。
这当然是玩笑话,但我真的不能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失落,难道不应该高兴终于有人爱他了,他们两个人可以互相“祸害”,我终于可以得到解脱了吗?
我当然可以帮助、资助他们的生活,在我能力范围之内,但这仅仅只是因为我爱他们,希望他们快乐幸福,而不是因为我要将自己的生活嫁接在他们身上。
紧抓住孩子不放,一定要牢牢占据他们的生命,其实都来自于一种父母的恐慌。他们害怕不再被需要,害怕自己的生命失去价值,所以就无法接受孩子的独立。
但独立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如此的重要,压制子女的独立性,会让两代人的关系变成一场争夺主权的战斗,用血肉模糊、两败俱伤的方式实现精神上的切割。
![[转载]35岁的儿子至今未婚,只因当妈的做错了一件事 [转载]35岁的儿子至今未婚,只因当妈的做错了一件事](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父母用十个月的时间接受自己成为父母的身份,却要用更长的时间学会如何体面的退出。这大概会带来一些微妙的失落,但想要赢得子女持久的尊重和爱,这是唯一的必经途径。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孩子注定要离开父母,就像果实跌落地上,开启一段新的生命的历程。
每个想要真正变得独立的人终究要接管自己对生活的控制权。对父母之爱最好的回报不是服从,而是坚持成为一个独自自主的人。
因为终有一天,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弱,需要子女越来越强大,来保护他们。
一直躲在他们的羽翼之下,两代人终将一起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