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中国农历是西方传教士制定的吗

(2019-01-07 20:06:05)
标签:

转载


[转载]中国农历是西方传教士制定的吗
(中国古代天文仪器)
                        
                               

      (一)、当代农历“山寨”自西欧,并非中国传统——豆丁网·2015.3.17。
      (二)、当代农历“山寨”自西欧,并非弘扬中国传统——网易中心。
      (三)、道亦有盗·2016.10.22·许锡良·中国的农历原来是洋人制定的......明崇祯七年,汤若望协助徐光启、李天经编成《崇祯历书》一百三十七卷。
      (四)、(2018.12.28微信转发)“飞城雾绕”《你知道吗,我们用的农历是一个叫汤若望的德国传教士编的》......
     (五)、2009.3.23“秋水无痕”在新浪博客发文称:“......汤若望根据他的西方科学理论,开始研究编制适合中国现行的历法。”“从此,汤若望的新历法开始被广泛推行并一直沿用至今”。

                    [转载]中国农历是西方传教士制定的吗
                 (中国古代天文仪器)

                           

      (一)、汤若望编撰农历?央视打造的神话而已。凤凰社区2018.8.15......汤若望把徐光启等人修订的《崇祯历书》当成了他在清政府的敲门砖!集中华文化之大成的中国农历,就让他轻轻地说成是他个人......最早的历法可上推到夏、商时期。春秋时代,我们的祖先已运用圭表(古代天文仪器)测日影的方法,定出“两分”(春分、秋分)、“两至”(夏至、冬至),然后又定出“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到秦汉时代,已形成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并成为安排农事的主要依据。
       中国农历是一部有着浓厚东亚农耕文明背景的历法。然而在我国网络上,经常有人把这么一部伟大的历法归结于来华传教士汤若望,真是让人感慨不已。卖祖宗不是这么个卖法啊!这是一种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更是确确实实的文化不自信。用脚指头想想也能知道,在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欧洲,他能制定出......东亚农耕文明需要的历法吗?
      这个论调的最初发源地,竟然是我们国家有着极为权威的宣传机构——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2009年第81期《他与帝国同行》(由台湾·光启·文化中心和江苏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汤若望神父纪录片)。在这期节目中,CCTV把汤若望奉为神明,并直接定义汤若望为后来中国所用农历的“编撰”人。
     (二)、2018.12.13·荣耀渭南网·:中国农历“山寨”西方?错!它是地道的“中国智造”!
     (三)、有人说,西方的历法比中国科学。这显然是错误的。比如公历中一个“月”的概念,首先就违背了“月”这个初始概念。夏历,既符合了月(朔望月),又符合了年(回归年),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的历法之一。
      (四)、中国历史上产生过102部(一说103部)历法,自夏历、商历、周历......在我国春秋时代,就创造了“十九年七润法”,以调节太阳年与月球朔望月的误差。
      (五)、中国农历原本叫夏历,以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循环往复)纪年,以地支纪时,把一天分十二个时辰(纪时滴桶一百刻度)。古时行刑“午时三刻”,即当今接近正午十二点。
      (六)、自汉武帝到清末,用皇帝年号加农历纪年。辛亥革命后用民国诞生年加农历纪年,如民国八年、民国九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用公历加农历纪年,如2018·戊戌·金犬年。我们现在的日历,都是公历农历并行。

[转载]中国农历是西方传教士制定的吗
[转载]中国农历是西方传教士制定的吗

                       

        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的创立,是中国农历的主要特色。下录古诗文,从另一侧面证明,中国农历是地道的“中国智造”,,绝非汤若望制定。
       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左传·昭公四年》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国风》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唐·韦应物
      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唐·崔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宋·高菊涧
      栽时白露,开时谷雨。培养工夫良苦。——元·刘敏中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宋·陆游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唐·白居易
      明朝是小暑节,重霉必大有年。——宋·方回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唐·杜甫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唐·白居易
      寒暑平和昼夜均,阴阳相半在秋分。——宋·释正觉
      山色秋分后,月华霜降前。——宋·曾丰
      秋桐故叶下,寒露新雁飞。——唐·孟郊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唐·刘长卿
      立冬千树思南国,屋角芭蕉雨打残。——?
      天时人事日相催,立冬阳生春又来。——唐·杜甫
      江雨蒙蒙作小寒,雪飘五老发毛斑。——黄庭坚
      愿保乔松质,青青过大寒。——唐·耿湋
      大寒不可无杯酒,欲致多多恨无能。——宋·方回

[转载]中国农历是西方传教士制定的吗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