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丁新正
丁新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460
  • 关注人气:6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妈妈,请别杀死我的创造力

(2017-10-21 01:41:59)
标签:

转载

[转载]妈妈,请别杀死我的创造力

 

女儿喜欢画画,从很小就可以拿着画笔画上大半天——纸上、墙上…… 哪里都是她作画的天下。

有一次,嫂子领着侄女从北京来深圳玩。女儿拿着水彩笔在画纸上创作。十岁的侄女凝神看了一会儿,抬起头、忽闪着大眼睛问我:“婶婶,妹妹画画不用想吗?她画错了怎么办?”

看着侄女写满疑问的脸,我的内心五味杂陈。

画画,哪有对错!

 

我想起了女儿学画画的经历。

看到女儿与生俱来的对绘画的喜欢,我动了给女儿报名画画班的心思。

在女儿四岁的时候,我把女儿领到一个知名的以 “儿童画”著称的培训机构。

结果,第一次课,不到十分钟,女儿就哭着跑出来了。

原来,老师让小朋友画气球,一定按照“铅笔打底稿——水彩笔勾边——蜡笔填色”的顺序。女儿不愿意——她那天不想画气球,也不想用铅笔……

以为是孩子太小、坐不住,后面又试了几次,结果每次都是十几分钟孩子就从教室跑出来了。

在家里,能坐整整一个下午画画的孩子;在课堂上,坚持不到十分钟,就会哭着跑出来。眼见学画变成了煎熬,果断喊停!

 

转眼过了一年,有朋友介绍了一家以“尊重儿童创造性思维”著称的培训机构。一个班十几个孩子,两位老师。课堂流程大致是这样的:课上先看一段视频或者听一个故事;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个图样,孩子们照着画;每次课程结束前,两位老师会利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孩子们的作品进行突击加工——撒一些金粉来点缀、粘上点棉花做云彩、甩一些色点当装饰……总之,一节课下来,每一个孩子都能呈现出一张堪比大师的作品……

无论如何,这样的作画方式总是比前面的“儿童画”的教学模式进步了。不过“依葫芦画瓢”的本质,也还是让孩子逃不过教条的禁锢。

 

这不是我想要的!

孩子的世界里——太阳可以是粉色的,星星是可以在彩虹桥上跳舞的,洋娃娃是会在半夜里站在蚊帐上面开Party的!不是吗?

 

女儿五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带女儿出去玩。在游乐场碰到了另一位母亲带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子。那天女儿在一个木滑梯上开心地滑个不停。那个男孩似乎对游乐设施提不起兴趣,坐在我旁边发呆。我对他说:“阿姨带了画纸和水彩笔,你要不要画画?”男孩点点头。我拿出纸笔,递给他。男孩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圆,正要继续画时,坐在一旁的男孩的妈妈突然大声喊:“你画的什么呀!难看!你给阿姨画个地图吧!”我以为自己听错了,诧异地望向那一脸殷切的母亲,她用毋庸置疑又急不可待地语气重复了一次:“你给阿姨画个地图吧!”男孩原本闪亮的眸子一下子黯了下去,他把画纸翻到背面,开始认真地“画画”……期间,女儿和其他孩子好奇地跑过来看,又跑去继续在木滑梯上疯玩……过了很久,男孩画好了,他把画纸递给我。我看到画纸上面画着纵横交错的“路”,每条路上都用稚嫩的字标注了路名——“招商路”、“工业七路”、“后海大道”……那真的是一张“地图”——一张与想象力无关的地图!男孩的母亲脸上写满了骄傲——那是对儿子超群记忆力以及超前书写能力的毫不掩饰的炫耀。

五岁的孩子,本应该是思维驰骋、天马行空的年纪,提起画笔画出来的却是一张地图!!!……我说不出心中的滋味。

这时,女儿玩滑梯玩累了,过来找我,嚷着要吃冰激凌。我说好!

那个男孩见状也对自己的妈妈说,想吃冰激凌。

一起来到冰激凌店,我问女儿:“你吃什么口味的?”“巧克力!”我买了巧克力口味的纸杯。跟在我后面的男孩妈妈,对售货员说:“一杯抹茶。”在冰激凌店坐下,男孩一直向女儿张望,却不怎么吃自己的冰激凌。

 

接下来,我听到了男孩和妈妈的对话——

“妈妈,我也想吃巧克力冰激凌。”

“你的抹茶冰激凌还没吃完啊!”

“可是我不爱吃抹茶啊!”

“抹茶很好吃的,真的,妈妈最爱吃了……”

“可是……”

 

我这才知道:男孩妈妈买那杯抹茶口味冰激凌的时候,态度热烈而迫切——竟然完全与孩子的喜好无关,仅仅因为她自己爱吃……

那天,直到最后,男孩也没有吃到巧克力口味的冰激凌;而他那杯抹茶,也没有吃完……

 

一个连冰激凌口味都要遵照妈妈意愿的孩子;一个提笔画画都被要求画地图的孩子……创造力从何谈起?

 

说回女儿的学画经历。女儿最开心的学画经历,是在六岁的时候同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学国画。老师爱书法、画画、剪纸、泥塑——每一次创作是情绪的表达也是享受。

孩子同老师学画的过程更像是玩。比方,这节课学“水破墨”和“墨破水”,孩子一节课就是拿着笔在纸上各种“破”——感受水、墨、纸相融合的魔力和奇迹;比方,这节课讲“浓墨重彩”,孩子把浸了美丽颜料的毛笔点一滴浓墨,落在纸上,顷刻收获一片美丽的花瓣亦或彩色的蜻蜓翅膀……没有条框、没有束缚、没有对错,老师给予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间和发挥自由——哪怕一个失手落在纸上的墨点,也可以加几笔变成一只留恋花丛的蜜蜂……

 

现在,女儿依旧爱画画——灵感来了,女儿就会拿起画笔画上半天——有时画一个连载故事,有时画画自己的心情,有时就是把她那天喜欢的形状和色彩堆砌在一起……我知道,沉浸在线条和色彩中的她很开心!这就够了,不是吗?

(图:然然)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