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先秦礼乐文化》后记

(2017-07-24 00:25:31)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先秦礼乐文化》后记作者:杨华

《先秦礼乐文化》后记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3月出版)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笔者的第一本学术专著,也是本人的博士毕业论文。自1987年开始,本人在复旦大学历史系师从邓廷爵、吴浩坤先生攻读硕士学位,后于1991年又考回复旦师从杨宽先生和吴浩坤先生攻读博士学位。如果算起在复旦完成的本科四年,本人在母校复旦大学正好度过了十年的学习时间,确实如俗话所说的“十年寒窗”。本书可以算作是对这十年学习阶段的一个小结。

但是这十年寒窗却不一定铸就了“梅花芬芳”,直到本书付梓时,笔者还在深为惴惴。对于这样一个选题,这样一个大的文化形态,以及其中的种种事象,本书的爬梳是否清楚,阐释是否圆满,把握是否准确,都只好留待读者去评说了。

本书在立意时,基本上沿用了杨宽先生《古礼新探》的路线,并试图有所发挥。在理论上,本书借用了今天似乎已经过时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来解释我国宗周社会礼乐制度的独特性,这是受教于吴泽先生的结果。在此对两位导师表示感谢!尤其值得深谢的是,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本人没能从吴泽先生入室而游,但他对本人的学习一直关怀有加,并在病中为本书题写书名和作序,殊为可感!

在本书作为硕士和博士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受到导师吴浩坤先生的具体指导,他也为本书作了序言,对吴老师几年来的悉心指导,也在此一并致谢!

在作为博士毕业论文答辩时,本书曾以四万字的提纲缩写形式函寄国内一些著名专家学者进行评审,他们是:胡厚宣、吴泽、赵光贤、李学勤、蒋孔阳、刘家和、方诗铭、王玉哲、李民、唐嘉弘、苏渊雷、朱凤瀚、蒋赞初、吴荣曾、杨升南、杨宝成、马曜、邹逸麟、徐连达、桂遵义、许道勋、简修炜、罗其湘、曹锦炎、陈戍国等先生,每位同行先辈都撰写了评阅意见,给予中肯的评价和热情的鼓励。其中,吴泽、方诗铭、蒋孔阳、桂遵义、邹逸麟、徐连达、吴浩坤等七位在上海的先生审阅了全文并参加了本文的答辩会议,就本文的内容和本人的答辩进行了评判,并提出了不少修正意见。在此,对上述几十位先辈同行表示诚挚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几乎所有的专家学者都建议本文修改出版,本书正是按照他们的意见修改而成的。

最后,还应该特别感谢武汉大学的冯天瑜教授,没有他的支持和帮助,本书也没有与读者见面的机会。

杨华1996年元旦于武昌珞珈山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