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丁新正
丁新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759
  • 关注人气:6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洲大国对全球化渐趋保守:欧盟拟设立外资收购审查机制

(2017-05-12 04:19:09)
标签:

欧洲大国对全球化渐趋

欧盟委员会

外资收购审查机制

德国、法国和意大利

国际法

欧洲大国对全球化渐趋保守:欧盟拟设立外资收购审查机制

重庆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丁新正
  

      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收购力度的不断加大,在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日益排斥的背景下,西欧传统大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也渐趋保守,逐步提高了对全球化的防范意识。近日呼吁欧盟设立外资收购审查机制来阻滞主要来自中国的有针对性的大规模收购。 欧盟一些主要成员国呼吁确立新的权力,成立类似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机构,以阻止不受欢迎的外资收购,这一要求意在遏制中国政府支持的对欧洲一些最被看重的科技公司的投资。但目前布鲁塞尔方面回避了这种呼声。

         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呼吁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研究一下:欧盟应不应该被允许干预国家支持的对战略行业企业的收购?这些措施还得到一些欧洲议会议员的支持。相关权限将类似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S, 简称CFIUS),这个跨部门机构负责考虑外资投资美国企业所带来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影响。

         在巴黎和罗马的支持下,柏林方面越来越关切德国关键经济部门中来自中国的投资增加的事情。当中国家用电器制造商美的(Midea)出价45亿欧元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Kuka)时,德方的担忧达到顶峰。尽管柏林方面为此纠结了一阵,尽管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对于希望在中国投资的德国企业所面临的障碍发出抱怨,但这笔交易在今年1月完成了。

        分管欧盟贸易政策的欧盟委员会副主席于尔基•卡泰宁(Jyrki Katainen)表示,尽管布鲁塞尔方面想要确保成员国不会“意外受到咄咄逼人的收购的影响”,但也希望保持对外来投资开放。“很难想象欧盟委员会对公司所有者或企业家说,因为你太棒了,所以不允许你卖掉自己的公司,”卡泰宁告诉英国《金融时报》。

        近日发表的一篇关于欧盟应该如何应对全球化的论文,建议展开更多讨论,而没有提出采取具体行动。布鲁塞尔的官员们希望支持自由贸易和吸引投资,他们担心制造一种针锋相对的局面:某些国家可能阻止国有控股的欧洲企业进行收购。

       卡泰宁表示,欧盟最好继续寻求全面的投资互惠。他说:“如果欧盟公司在收购企业方面与其他国家的公司拥有相同权利,那么你就不用担心了。”他指出,在相关交易引发国家安全担忧的情况下,一些成员国已经有权力“踩下急刹车”。

      北京方面实行种种规则限制外国公司投资中国企业,例如要求外国公司与当地合作伙伴组建合资企业。欧洲和中国正在讨论一份增强版投资协定,但预计不会很快取得突破。

       律师事务所科文顿(Covington)的合伙人塞巴斯蒂安·沃斯(Sebastian Vos)表示,欧盟如果有一套审查和监督外国投资的机制,“那将是欧盟委员会工具箱中一件有意思的工具,但我真的感到纳闷的是,他们会多么频繁地使用它?在与中国或其他国家的讨论中,它也许是有用的工具,但人们可以看到很多潜在的缺点。”

      根据Dealogic的数据,去年中国在全球支出逾2000亿美元进行收购,其中超过一半在欧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