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的理论基础和优劣、如何正确认识和发展中医学(上)
(2015-10-12 19:52:25)
标签:
中西医的理论基础和优屠呦呦青蒿素时评文化 |
中西医的理论基础和优劣、如何正确认识和发展中医学(上)
中国大陆科学家首次荣膺诺贝尔奖,引发青蒿素是中医或西医等热议,以及中西医的理论基础、中西医的优劣区别、如何正确认识和发展中医学等讨论。
一、屠呦呦获奖最有启示意义,就是恢复中华文化自信。
屠呦呦及其团队的成功得益于文化自信,青蒿素研究源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的记载,正是基于对传统古典医药典籍的崇信,中华文化“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他们锲而不舍,终成找到中西医结合的新药思路。它表明中医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思想,无数的验方和治疗方法,同时它还是一种行动。与中华文化一样具有“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中西”如何互动融合发展,是世界的时代课题。把屠呦呦获奖归中医或西医,只会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益争辩旋涡中,不仅不利于医学的发展,对中医也是一种伤害。因为中医是一门深奥的复杂系统科学,中医的精华不在“药”而在“医”。
二、中医的精华不在“药”而在“医”,科学不等于真理本身。
医学是内涵很复杂的一门学科,它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定律”。
世界上探求真理的方法有多种,科学只是其中一种,它不等于真理本身。用“精确的数学思维和绝对的物理概念”的所谓“科学”来衡量认定一门医学方式是否有资格?是否客观?是否现实的?
科学是相对有意义的,科学理论都只是暂时的、尚未被证伪的假设,将科学等同于真理也是迷信。牛顿力学不是被证明错误,而是被证明在宏观世界正确而微观世界过于粗糙,或错误,这时有量子力学来描述,但是谁也没有否定牛顿力学是一门科学。
但是“科学”容易造成排他性,错误的偏见阻碍人类正确的认识。现代系统科学已开始转向了,由机械构成转向生成演化。所以迷信科学也会出现谬误。犹如中世纪的欧洲宗教一样阻碍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发现,滥用科学同样会阻碍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你用西医理论来套中医理论,当然会感觉不严格。君子和而不同,把西方的科学称为唯一科学,就把中医否了,那是同而不和。但反过来也一样,你用中医理论去套西医理论,则认为西医理论仍有缺陷不完整。
三、现代科学尚无力解释的中医,不是中医落后,而是中医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体系超出现代医学认识论范畴。
中医同样具有当今现代系统科学的基本特征,如整体性、联系性、自组织、动态性、有序性。
中医是一门复杂系统科学(后面会阐述)。即中医虽然包含现代系统论思想,但超越现代系统论。
《易经》和中医的博大精深思想非现代系统科学所能包含。如天人合一的《易经》和中医,其观点超越现代医学天人分离医学;中医精气学说是世界本原的一元论,阴阳学说是对世界本原持二元论的学说,五行学说是认识世界本原的一种多元论;中医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体系应是一门超科学或潜科学的。
譬如:中医在望、闻、问、切的普通物理经验研究之外,不排斥对普通物理经验以外的“经络”、“气”、“神”等概念所指代现象的感知和理解。有人感觉身体不舒服,没有器质变化,到医院用仪器检查一切都正常,西医认为正常,而中医认为神气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已经就是一种病态了。神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能体会到神清气爽和精疲力竭是两种不同的感觉。为什么人群中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有各种不适,西医称为亚健康,而检查不出病来?中医大夫通过望闻问切就能掌握我们身体上的神气、脉象等无形物质的细微变化。
目前有个怪现象,凡崇尚科学的,皆认为形而上学荒涎;却不知道,形而上学也是科学。是科学中科学,可称为第一科学。
四、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是关于认识论的一门学科,是对人的理性认知的一般过程和规律的总结与深究,主要用于探究考察那些不能用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存在形式,例如本质、真相、规律、方法、可能性等。
我以为,道器为一体,道通过器来表现,器也不能离经叛道。中医偏重于道,中医理论是一门形而上学。是科学中的科学,是医学的道。现在西医已朝着复杂的系统科学(道)方向,已经取得很大成就。打破1+1=2传统科学思维(器),进入复杂系统科学阶段。逐渐改变传统科学把整体还原为部分,强调“分”,破坏整体生命的精神意识的因素。在现代基础医学研究中,已开始利用离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的研究,开始把各种细节组合起来,即研究生命过程的细节,同时又将这些细节组合起来,系统辩证把握整体或系统。每个药物都要经过人体实验、临床观察。
五、现代医学越来越注重人的精神和意识、环境因素的影响,符合中医天人合一系统的辩证思维。
中医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如中国最古老的一本医学书就是《黄帝内经》,里面有博大精深的内涵,伤寒热湿学说,人体经络学说,脏腑功能学说等等,这可能是其他民族医学不具备的,具有深奥的系统科学理论。
中医的精华在于它的系统哲学思维体系,中医和东方哲学的思维体系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不懂得东方哲学系统思维体系,就很难理解“黄帝内经”里面有博大精深的内涵,伤寒热湿学说,人体经络学说,脏腑功能学说等中医学说。这样中医师顶多是普通“技工”水平,难于达到“技师”、“工程师”和科学家、艺术家。
中医理论体系毫不含糊地把宇宙的宏观运动“阴阳”与五种基本物质态纳入人体的运动,并将将人体的阴阳五行运动与宇宙理解为一个整体,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中医虽然包含系统论思想,但不非全是系统论,关于宇宙的起源即“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就是,这个思辨可用阴阳表示,而宇宙演化的结果是五行生克运动,中医的本质是生成演化论。无论是宏观的感悟还是微观的洞察都与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相契合。
如《易经》“天人合一”,主要体现于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人是宇宙中的产物,也要受宇宙特性的制约。中医同样重视天人合一的系统观。十分重视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自然环境、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的作用。
六、中医把人的五脏与五体,九窍、五声、五音、五志、五液、五味等联系起来,通过脏腑的表里关系通过经络联系起来,贯穿在病因考查、诊断治疗以及保健预防的各个环节中。
强调要“顺四时而适寒暑”,形神合一,以神统形的系统观,共同协调地完成人的生命活动。
中医系统观离不开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的大统一的系统观。
如立春前后,是生物激素变化最旺盛的时期,人们过敏性疾病增多,皮肤容易发痒或出现湿疹,鼻炎患者病情加重;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则当外界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常因不能适应而使机体平衡受到破坏而发生疾病。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医的基本病机主要有邪正盛衰、阴阳失调,则意味着人身体有疾病,“阴阳离决,精气乃灭”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