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诺奖作者莫言的形象在中国民间塌陷

(2014-11-30 20:03:30)
标签:

育儿

教育

文化

历史

时评

诺奖作者莫言的形象在中国民间塌陷

 

重庆社会科学院  丁新正

 

诺奖作者莫言在中国民间失宠,成了西方糟蹋中国而特意赠送的恶名。虽然莫言获得了诺奖,但觉得他的书与 巴金先生、钱钟书、叶圣陶等名副其实的大家的书不能比,甚至与当代作家路遥等相比,莫言都不在一个层面。前者处于优秀行列,后者在60分及格线上下。当代作家路遥等人,用心写作的男人。

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不一定是好作家,其作品不一定是好作品。诺贝尔奖是西方人评出来的,只有那些写中国人丑陋的作家作品才会被他们认可,把中国人写的越滥越有可能获奖,包括电影也是这样。我建议没有批判能力的人不要去看莫言的作品,特别是中小学生一定不要看,不是学文学的大学本科生也尽量不看。正义的中国批判家想抨击针砭莫言及其作品时再去看。

孔子早就说过: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作为老师或者父母,我们不能盲目的按照名气的大小来指导孩子的教育。这是莫言的良心发现。

如果说莫言名气大,那是恶名、臭名,是西方糟蹋中国而特意赠送的名。

中新社广州1130日报道,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30日在广州中山大学演讲时,遇到了一位让他“坐不住”的中学生。

 “我是一个中学生,现在老师推荐看莫言老师的作品,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莫老师的书看着看着就会看到一些描写性行为的部分,我不知道这适不适合中学生看”?这位让“莫老师”坐不住的中学生,是在莫言演讲完毕现场互动环节时,向莫言抛出了自己的困惑。

莫言是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自莫言获奖后,莫言的作品在全国各大城市都出现了抢购热潮,不仅家长会买莫言的书给孩子看,中小学校老师也会推荐学生阅读莫言作品。莫言在受到提问后当场表示“坐不住”,并“谢谢小同学的坦率”。随后莫言解释道,因为他开始写作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成年人,这个时候他已经感觉到文学作品里面有关爱情、性的描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对人性的描述和刻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如果要塑造一个非常丰满的人物,那多少要涉及到这样一些描写。

 “那时候年轻嘛胆子大,可能写得就稍微露骨一点”,莫言表示,当时自己写作的时候也没考虑到自己的书现在会被中学生和小学生来阅读。同时自己也有了解到网络上有一些影视、文学作品远比自己写得更要“露骨”,怎样控制“这样的东西”不至于影响到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是一个全世界都需要关注的问题,有些事情仅靠作家无法控制。随后,莫言给出了自己最“直接的建议”:“不要听你老师的,不要读我的书。可以读一些写母亲的,写乡村风景的,长大结婚后再读我的小说”。

广州一位从事中学教育工作的张老师也告诉记者,虽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奖,他的作品也确实很不错,许多为孩子买书的家长恐怕自己都没读过莫言的作品,莫言的作品大多数比较“重口味”,并不适合小学生和初中生阅读。

而莫言在20138月举行的“中德文学对话”上接受采访时表示,很抱歉自己的书“基本没有适合少年儿童读的,为儿童写书是我多少年来的梦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