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镖效应”与中国的技术逆袭
(2014-11-24 02:44:13)
标签:
教育文化财经历史时评 |
“飞镖效应”与中国的技术逆袭
重庆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丁新正
“飞镖”是古代捕猎的一种巧妙武器,它沿着一条弧线飞出去,尔后再继续沿着弯曲的弧线折回来,重新回到猎人的手里。因此,社会心理学上,把行为举措产生的结果与预期目标完全相反的现象,称为“飞镖效应”。这好比用力把飞镖往一个方向掷,结果它却飞向了相反的方向。“飞镖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事人在考虑问题时犯了简单、片面化的错误。这里面有的是因为 光把注意力死死盯在了要达到的目标上,完全忽视了手段的择优选取,弄得手段和目标不配套,因而引发一系列反应,实则对目标的实现,产生了很强的干扰作用。实际上,许多心理问题严重化的过程,正是“飞镖效应”发生作用的过程。因为当事人在不明了自己问题产生的原因时,为克服心理障碍所做的种种努力,其实是在“巩固加强”他们的问题。
一些海外媒体认为,近年来中国的技术逆袭,不断赶超西方发达国家,与“飞镖效应”有关。在铁路、核电站和飞机等大型工业产品领域,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在提升。这些大多是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引进技术后实现“国产化”的产品。中国企业相比其它国家的竞争企业而言,在价格方面有的情况下被认为要低30%以上。从发达国家企业的角度来看,过去提供的技术造就了如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虽然有些讽刺,但正如所谓的“飞镖效应”一般,发达国家企业因此而来的困惑或许会越来越多。
6月24日,中国南车与欧洲国家马其顿签署了出售6辆时速140公里的高速列车的协议。协议金额被认为达到2500万欧元。中国高速列车出口到欧洲尚属首次。此前主要为机车和客车,但目前扩大到了高速列车领域。
中国南车海外订单达22.3亿美元
中国南车去年的海外订单额达到22.3亿美元。为了扩大出口,计划在东南亚和非洲建立子公司和生产基地。与此同时,中国正将下一个出口目标放在了最高时速在25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车辆上。该技术原本从日本等国引进。在2004年中国铁道部实施的高速铁路车辆招标中,日本川崎重工业成功中标,向中国南车提供了新干线“疾风(Hayate)”型的技术。
川崎重工签署的协议的内容是,交付60列、总共480节列车。不过,其中属于日本整车出口的仅为3列。另有51列则由中国南车利用川崎重工提供的制造技术作为“中国国产车”进行生产。中国南车被认为借此获得了日本高速铁路的先进制造技术。
世界银行7月发布报告分析称,“中国高铁的建设成本仅为其它国家的3分之2”。报告指出,中国除了具有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之外,还通过在国内的业务积累提高了技术水平。
吸收海外技术推进国产化、然后再反攻海外。这就是始于服装和鞋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中国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方式。发达国家企业虽然可以凭技术实力进行对抗,但中国企业的价格竞争力则构成威胁。今后,竞争领域甚至将扩大至需要集结各种技术的大型项目。
核电站也寻求出口
在中国东部沿海的浙江省三门,在中国首座“第3代核电站”的建设现场,周末也有头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频繁出入。为了在2015年底开始供电,工程正在加快建设。中国将在三门等地引进总计4套美国西屋电气(WH)开发的功率为110万千瓦级的压水反应堆“AP1000”。但是,中国并不会就此而满足。
在当地负责安装AP1000的是中国核能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等出资的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这是2007年成立的政策性企业。该公司将吸收AP1000的技术,然后自主开发功率进一步提高至140万千瓦的“CAP1400”。计划在山东省荣成石湾启动2套“AP1000”,以积累经验。
在中国国内积累了技术实力的中国企业瞄准的是海外。关于CAP1400,行业相关人士也表示“将其培育为出口产品是中国的最终目标”。
“这是非常适合在非洲实现运营的飞机。期待尽快交付使用”。7月14日,世界最大规模航空展会“法恩伯勒国际航展”在英国开幕。刚果交通部负责人对于中国商用飞机公司正在开发的90座左右的小型客机“ARJ21”难掩期待之情。
刚果当天与中国商飞签署了订购3架ARJ21的备忘录。这款飞机的订单数至此达到258架。虽然客户的大部分为中国的航空公司,但也包括了美国通用电气(GE)旗下的飞机租赁公司和老挝的航空公司。“从安全性、品质和价格任何方面来看,与竞争对手相比都具有优势”,该公司相关人士表示。
一家日本重工企业的高管吃惊地表示,“中国企业在技术方面的追赶速度非常快,正在迅速积聚实力”。如果认为日本企业一直以来向中国提供技术是因为小看了中国的实力的话,那中国企业突飞猛进式的发展也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