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为自己正名不是"性都" 此地无银三百两

标签:
东莞为自己正名不是文化 |
东莞为自己正名不是“性都”
社会科学院
中国文化的确博大精深,往往一个典故一个成语就把复杂的事情阐述的清清楚楚。比如,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典故就是如此: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并在地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该典故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近日,广东东莞向“妖魔化”宣战,东莞欲以15秒形象宣传短片,为自己正名。短片登陆高铁大车站及京穗各大影院。
东莞曾被人称为“性都”、“血汗工厂”、“东方斯巴达”。这些妖魔化的名号,让东莞人很委屈。如今,一条时长15秒,包含可园、篮球赛事、知名企业家等“东莞元素”的城市形象宣传短片,正在广州南站、长沙南站等全国多个高铁站场以及电影院线放映,为东莞“正名”。另一部由王志东、易建联等名人参演的宣传片《Hello,东莞》,也正在拍摄制作当中。
城市品牌形象,最终靠的是树立正气、打击邪气,修炼城市管理和城市文化的内功。如果舍本求末,简单地靠几个明星来宣传来正名,实乃“此地无银三百两”。东莞是不是"性都",靠社会评价,靠外人评价。自己说了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