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浙江温岭钉子户事件,中国的人权法治保障也许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2012-11-23 23:39:24)
标签:
在外国媒体视野中中国杂谈 |
重庆社会科学院
近日,一组浙江温岭“最牛”钉子户的照片在网上引来大量转发。在温岭火车站未开通的“站前大道”上,一幢楼房成路中“孤岛”,路过的车辆都绕着房屋通行。这幢楼房的户主罗宝根今年67岁,因不满拆迁补偿坚持4年还未签订拆迁协议。目前,罗宝根和老伴沈玉彩就住在位于温岭市大溪镇下洋张村的路中“孤岛”内。罗宝根称,房子从建成到装修前后共花了60多万元,补偿金共约26万元,他家建不起新房也买不起安置房。
这组爆红网络的图片,22日登上了英国《每日邮报》,英国网友们强势围观,从英国网友诙谐、调侃乃至五味杂陈的评论来看,中国的人权保障也许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根据环球网报道 11月21日报道,有英国网友调侃这家钉子户抢占了一个好地段,也有网友称,要是在英国,这种房子早就被“强制购买”了。
《每日邮报》更是诙谐地介绍说,年老的罗保根夫妇坚持不愿意搬走,因为他们认为政府提供的赔偿金不够。现在,这层五层的小楼孤零零地站在马路中央,来往车辆纷纷绕房而行,而罗保根夫妇则“享受着住在高速公路中央的生活”。
《每日邮报》在该文中还配上了大量“浙江钉子户”和中国各地“钉子户”的图片,这引发了英国网友的强烈兴趣。有网友打趣这栋房子的位置:“真是一个好地段啊”。还有人说,两位老人“与车共舞”,“真勇敢”,“真难想像中国人竟绕着房子修出一条路。”还有网友则说,这种事绝不可能发生在西方。“这个故事真有意义,如果在西方,警察会把他们拖到大街上去”,“感觉中国的人权比英国的好多了。”还有网友说:“他们真幸福啊,不会像我们这里一样被强制购买,人们都被迫放弃自己的房产,没什么可啰嗦的。”
不过也有网友觉得这家“钉子户”已破坏了公共利益。“我觉得他们该搬了”,“我真是受不了这些把自己的利益置于其它所有人之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