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农民有不交税的惭愧心理
(2012-06-10 04:48:56)
标签:
政府社会农民不交税惭愧心理杂谈 |
不能让农民有不交税的惭愧心理
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农民有不交税的惭愧心理,不利于培养占我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民群体作为国家公民的荣誉感,也使农民失去了为国家做贡献的荣誉感,同时,容易导致城镇直接纳税群体与农民的心理隔阂,最终不利于社会各个阶层和谐相处和社会稳定。怀疑农民没有交税或者质疑农民纳税人资格,要么是无知,要么是别有用心。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2010年曾发表文章《走出宏观税负的误区》,其中引用了富兰克林的名言:“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和征税是确定无疑的。”表面上,2006年起废除了农业税,而目前一般农民的收入达不到交个税水平,似乎农民是不交税的。农民真的就不用交税或者没有交税吗?农民作为生产经营主体和消费者,免不了要交税,各种税就“潜伏”在商品价格中。
首先,税,存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买的东西都需要交税。农民种地需要买种子、肥料以及农药,这些需要交税。农民买的东西,大到家用电器,小到生活用品,这些也都需要交税。这位农民认为自己不交税而感到惭愧,很有可能是不明白这层道理。
其次,农民的生活很艰辛,他们靠自己的一双手养活了一家人。在农村,一户4、5口的人家,田和地加起来顶多10亩,一年忙到头,最好的情况也就挣2万元,如果遇上收成不好,那挣到手的就更少了。而这些钱要养活全家人,还要供孩子上学、读书,能勉强够用就已经很好了。也正是因为种田不赚钱,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到城里打工。农民本来就最辛苦,不交税又何须惭愧?正是在这两层意义上,农民因为没有交税感到惭愧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你们已作出了许多的奉献,但社会给予农民的还是太少。根本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感到惭愧。
一些农民自以为“啥税也不交”,我们当然可以认为,是农民过于无知,有些人会加以嘲笑。但换一个视角,我们就应该觉得奇怪:税务部门收了农民的税,居然没有向农民解释,这若非刻意隐瞒,起码也算工作疏忽。也说明我国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疏离了纳税人与政府的关系。也许有人说,出具专门的税票很麻烦、成本很高。但收税和纳税本就是很麻烦的事,既然收税就不该怕出具税票麻烦。任何人向政府交税,就与政府构成契约关系,理应享受相应的权利,其中一项就是交税的知情权。
政府职能部门应该为“农民为不纳税感到惭愧”而引以为戒。作为制定税赋制度的社会管理者,是不可能不知道农民有无纳税的,如果他们也认为农民们隐性的纳税方式不算税收的话,将不会考虑真正为农民减轻经济压力,这无疑将加剧社会矛盾。
国家财政补贴农民,这是基于社会公平的要求。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和农业征税,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城乡二元结构之下,农村的公共服务、农民的福利待遇一度被忽视,远落后于城市。因此,政府也再三申明农民为中国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确立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发展思路。所以,农民拿国家的农业补贴,是政府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合理举措。而且,国家的农业补贴所得到的产出远大于投入,它对于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竞争力,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影响实难估量。农民属于纳税人中的一员,农民拿着国家的补贴,同时也通过自己的劳动,为这个国家做贡献,所以,农民不必要“惭愧”,应该得到认可和尊重。作为被误读的“农民不交税”,政府尤其是税务机关,应该向社会、向广大农民澄清这一点。
农民有不交税的惭愧心理责任在政府、在社会,也在于一些(或者很多)“城里人”的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