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内陆开放体系,重庆不能做表面文章
(2012-06-07 00:39:36)
标签:
旅游 |
打造内陆开放体系,重庆不能做表面文章
2012年6月4日人民网报道,芬航免费推介连遭尴尬,渝对外服务平台亟待完善。5月10日,芬兰航空开通了重庆到赫尔辛基的直航,这不仅是重庆首条直飞欧洲的航线,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条直飞北欧的航线,它的开通,让重庆与欧洲的交流变得更加迅速快捷,对于提升重庆的国际影响力也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然而,这条备受瞩目的直航开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整个筹备阶段,工作人员遭遇了不少意想不到的“无奈”和“尴尬”,这些“无奈”和“尴尬”的背后,折射出的却是重庆对外服务平台的欠缺与不足。
外企公司里的重庆旅游“推销员”
5月15日上午,在位于解放碑某商业楼的芬兰航空驻渝办事处内,记者如约见到了工作人员李植,作为芬航来到重庆全过程的“元老级”见证者,她从今年初开始就参与到一系列前期筹备工作中。在那段忙碌的日子里,李植除了每天忙着和机场沟通、和旅行社对接以及进行各种市场调研外,还多出了一个新的身份——重庆旅游“推销员”,而她的目标群体,则是那些对重庆并不熟悉的欧洲旅客。
“航线能够来到重庆大家都非常珍惜,也希望它能运行良好,客源和上座率就是关键。”李植告诉记者,通常,一条航线健康的旅客比例是走出去、引进来各占一半,而对于旅游资源并不十分丰富的重庆来说,如何能吸引更多的欧洲游客来到这里,成为了摆在李植和她的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经过和同事的多次沟通以及和总公司的协调后,芬航重庆办事处拿出了一套推广方案,尽可能利用自身的资源大密度宣传重庆旅游资源。李植告诉记者,按照她们的构想,这套方案中,包括了在芬航飞往欧洲各大城市航班的视频系统里,播放1分钟或3分钟不等的重庆宣传短片;在飞机杂志上做一个介绍重庆旅游精华的专版;在赫尔辛基机场候机楼、贵宾厅等地方展示重庆宣传海报,“所有的推介都是免费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让更多的欧洲朋友了解这个或许对他们还有几分陌生的中国内陆城市,能够搭乘芬航,亲身走上这片土地。”
免费推介重庆旅游连遭尴尬 芬航表示很无奈
尴尬一:市旅游局官网没英文版 景区介绍自己翻译
带着这份推广方案,李植踌躇满志地开始了她的“旅游推销”工作,却没想到,在筹备过程中,接连遭遇了几次尴尬。
李植和她的团队面对的第一个尴尬就是“想打包介绍重庆旅游精华,竟然找不到一个官方的英文版”。李植告诉记者,当时他们希望把重庆旅游景点做一个浓缩的精华版,长江三峡、大足石刻、武隆天生三桥这些着名景点都包括在内,让老外对重庆的旅游资源有个直观的感受,“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在市旅游局的官网上查询相关资料,上网后却发现官网竟然没有英文版。”随后,李植联系了市旅游局相关人士,说明了用意,结果让她意外的是,市旅游局相关人士直接回复她说,没有这种景区或者精华介绍的英文材料,如果需要的话,只能自己去各个景点询问查阅。
“我原以为对口单位应该会有一些相关的英文材料,word 或者PPT文档都可以,毕竟重庆的旅游不只针对国内游客,结果竟然没有现成的,可如果我们自己去各个景点一一查询,耗费的时间人力成本又太高了。”无奈之下,李植和她的团队只能采取“自力更生”的方式,在互联网上查出了各个景点的资料,再自己一一翻译。一周后,这份翻译好的旅游资料送到了芬航总部,“总部的工作人员觉得匪夷所思,在他们看来这些材料应该都有现成的,找当地旅游部门索取一天就可以搞定,而我们居然拖了一周才完成。”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植有些哭笑不得。
尴尬二: 飞机上免费播重庆宣传片版权让短片被迫“瘦身”
如果说“英语材料准备不足”只是让李植有些意外,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则是让李植颇感无奈。
为了让重庆的旅游宣传更加深入人心,芬航重庆办事处在和总部多次沟通后,争取到了在芬航飞往欧洲的50多个航班视频系统中播放重庆宣传片的“福利”,“我们的设想是有1分钟和3分钟不同的版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起飞的时候,或者中途播放。”李植介绍说,对于旅客而言,飞行过程中视频系统是一个很好的消遣工具,很多人也愿意看看短片打发旅游时间,有不少知名企业都愿意开出高价购买这些时段的广告宣传,现在,在他们的努力下,重庆的旅游宣传片可以不花分文播放在芬航的各个国际航班中,“当然这么做的目的,从我们的出发点肯定是希望吸引更多的游客选择芬航到重庆观光,但客观上的确会对重庆旅游发展带来积极的效应,是一个双赢的事。”
带着美好的期待,李植再次联系到市旅游局,结果,对方的回答说“宣传片只有一个半小时的版本,而且是版权所有,不得用于商业活动”。无奈之下,李植和她的团队只好自己找制作公司,做了一个30秒的短片,主要内容也从原定的重庆城市旅游介绍,简化成重庆到赫尔辛基直航的时间、信息动态。“我们时间太有限,也不是专业做视频的,好不容易争取到的机会不能错过,只好选择这种折中的方式了。”李植无奈地说到。
上海旅游官方网站的英文页面中,对于上海的旅游精华梳理让人一目了然(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尴尬三:重庆旅游信息缺乏包装 临时“客串”写手
“除了争取视频上的宣传外,我们在飞机杂志上也特别开辟了重庆旅游的专版介绍。”李植告诉记者,在她们的设想中,这个专版就是要做得生动形象,让游客一目了然又印象深刻,比如,罗列出“到重庆游玩非去不可的20个旅游胜地”或者是“到重庆非做不可的20件事”(吃火锅、看夜景、坐索道等)。
“我原以为官方会有专门的团队在策划这些创意,结果没有这种包装好的整体介绍,我们只好又开始自己DIY。”最后,李植和她的团队只好自己去各大网站搜索整理,总结出一套重庆旅游的TOP 20,李植苦笑着说到,“那段时间,我们都自嘲是‘不务正业’,一个个都像旅游大使,天天绞尽脑计提炼重庆旅游精华。”
上图:四川旅游政务网已开辟英文、日语等外语页面 下图:重庆旅游政务网仅有中文页面 (网络截图)
外商呼吁:提升对外平台硬软件质量 加强国际和专业性
尽管在筹备过程中接二连三遭遇尴尬,但李植还是表示出了理解,“这条直航是重庆首条直飞欧洲航线,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就是一个先锋者,开拓前期遇到一些困难也能理解,毕竟城市的对外发展有一个过程。”李植表示,如果能通过芬航的个例,在客观上促进重庆提升对外服务水平,这对于重庆今后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对此,李植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首先是加强国际化建设,特别是一些外事部门,“因为你的服务对象不仅仅局限在国内,那么最基础的窗口平台是不是可以更国际化一些,比如相关部门的官网建设,能否考虑增加外语页面。”事实上,记者在调查时发现,不少国内城市的旅游官网上早已开辟出外语页面,比如“上海旅游政务网”,首页除了简体中文外,已经开设出英语、日语、韩语等外语页面,点击英语页面,上海旅游精华的top 20十分醒目,让人印象深刻。而“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网站更是包括了英语、韩国、法语、德语、阿拉伯语等7种外语页面,即便是我们的邻居,四川旅游政务网上,也已开辟出英语、日语和韩语页面,而重庆旅游政务网,至今仍然只有中文页面。
除了更加国际化外,李植还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加强专业化的建设,以旅游为例,重庆的旅游精华是哪些,最吸引人的项目又有哪些,可以做一些系统的梳理归纳和包装,针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目标群体的需求,开发出不同的包装产品进行推介,“如果提前做好这些产品,形成一套完备的材料,对双方的工作来说都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比如这次遇到芬航需要,下次可能是其他国家、其他的公司需要,提早准备,合作一定会更加高效。”
此外,在服务的软件上,李植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更加人性化,“比如我们这次的视频合作,其实就是一个双赢的事,我们需要吸引客户到重庆,这对重庆旅游也是绝对的好事,那么,双方能不能以合作的态度来共同完成呢。”李植说,像是短片如果涉及到版权问题,她们也能理解,但假如市旅游局能积极配合,一起想办法克服这个问题,或许现在出现在芬航视频系统中的短片就不会仅仅是一个航班介绍了。
四川旅游官网的日语版,对当地的旅游介绍
市旅游局:工作滞后了 会加大推广力度
作为一个直辖市旅游窗口网站,为何没有迟迟没有开发外语页面?重庆“非去不可”难道仅仅是为了吸引国内游客吗?重庆旅游的产品包装究竟做得如何?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重庆市旅游局副局长秦定波。
对于重庆旅游官网尚无外语版的问题,秦定波坦言,的确是工作滞后了,“旅游是开放的旅游,不国际化肯定是不行的,这也是下一步我们工作的重点,像英语网站建设我们也在考虑中。”据秦定波介绍,重庆市旅游局目前正在和国际着名的旅游网站“孤独星球”进行一系列合作,把重庆旅游的新闻动态和宣传亮点通过这个国际平台进行展示,此外,他提到,市旅游局还在积极邀请外国朋友来重庆旅游参观,撰写英文版的重庆旅游书在全球发行,同时市旅游部门还在和美国电视台制作旅游专题片。
“除了借助国外平台推销外,我们也在积极走出去自我推介。”秦定波提到,全市计划今年到10多个国家召开旅游推介会,介绍重庆旅游情况,让更多人了解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