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助理的偏激与大学生实习的意义
(2012-05-25 01:56:37)
标签:
北大校长助理偏激实习的意义以偏概全教育 |
北大校长助理的偏激与大学生实习的意义
社会科学院
近日,北大校长助理黄桂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百年院庆“中国经济学教育论坛”上炮轰“实习影响大学生学业”,他甚至呼吁在场全国各高校经济学院负责人共同禁止学生参加实习,以矫正这种“变态工作需求”。他的理由是:当前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一味强调学生是否有实习经历,似乎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和表现不足以反映学生的品德能力,他直言这种做法已经冲击了国内经济学甚至其他学科的正常教学。并且,说自己曾做过一个样本调查,结果发现80%的学生实习基本属于跑腿打杂,很少有实习生能最终被该单位接纳就业。
窃认为,黄助理的观点和举动过于偏激,给出的理由也违反常理。
第一,黄助理以偏概全,曲解实习的意义。哪怕是走形式,参观一下的实习也未必没有收获。参与实习,不仅仅是对于自己专业的实际检验和实地应用,使得书本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能力,真正的活学活用,而且可以根据工作内容和工作的情况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检验,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同时实习也是检验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和将来的职业进行重新审视,为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提前做好前提,为尽快调整好职业发展道路、实现自己从校园到社会的无缝衔接。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参与实习,让大学生脚踏实地的参与到工作中来,解决现在大多数大学生眼高手低,浮躁拖沓、容易推卸责任的毛病,让人更加的成熟和有责任心。
第二,黄助理“忘了”实习与学习之间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正如一些网友所谈到的:实习确实是打杂,但这是学生进入社会前最后的了解社会实际的机会,实习时你错了,可以回学校反省重新来,而毕业后你错了当然也可以重新来,但你的代价大很多;现在自己毕业多年,看着来实习的大学生,技术水平不足这个可以理解,连人都不会做,才体会当年实习的价值,因为实习时别人不会给你正事做,所以你错了不是大问题,可你不会做人就是大问题了。在真正工作时,就会付出巨大代价。至于说什么“冲击了国内经济学甚至其他学科的正常教学”,更是偏激,把实习本身就是教学的另一种形式,只要安排好,怎么能冲击正常教学?
第三,黄助理一概而论,一竿子打死。因为有些职业确实实习的时候单位只是把你当作廉价劳动力,但是有些实习比如医学,学校对实习医院是有要求的,学生也必须经过实习才会更多的体会和理解学过的知识。再比如法学、农学等实践性强的学科,实习也是非常必要、不可或缺的。这也是当前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一味强调学生是否有实习经历的理由之一。
当然,黄助理的初衷是好的,是希望学生能沉下心来学习。但他“忘了”实习与沉下心来学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他也片面地认为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和表现就足以反映学生的品德能力。事实上,无数事实证明,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和表现与学生的品德能力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确实无法足以反映学生的品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