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雹洪灾害 对西部大开发的启示
(2012-05-17 03:21:02)
标签:
甘肃雹洪灾害西部大开发启示财经 |
甘肃雹洪灾害
5月10日甘肃发生雹洪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这次雹洪灾害发生前2小时左右,当地气象部门才发出岷县可能降暴雨的天气预报。当地部分干部群众表示,雹洪灾害中人员遇难多,主要是因为没有来得及撤离。而当地的防洪设施年久失修,村民在河床上建房种粮,也是灾情严重的原因。同时,与一些地方政府长期不作为甚至默许纵容有莫大关系,应对责任官员追责到底,国家有关部门应切实履行监督之责。降水30毫米却致53人遇难的甘肃雹洪灾害,对西部大开发最重要启示就是一定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依法办事,有序发展。
甘肃发生的雹洪灾害已造成该省定西市岷县、漳县53人遇难,18人失踪。其中,截至14日16时,造成岷县45人遇难,14人失踪,114人受伤住院治疗,全县35.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68亿元;造成漳县8人遇难,4人失踪。
大部分灾区当日降雨量仅30毫米,一场冰雹大雨为何造成如此重大的人员伤亡?
1,挤占河床建房种粮
沿着长约20公里的岷县纳纳河沟走访,记者发现,河沟5个乡镇10多个村大都遭到袭击。冰雹洪灾中,大量房屋被推倒冲走,锅碗瓢盆、农具牲畜四处漂浮,不少人只剩下身上的单衣。“没办法啊,山区建房都是在龙王头上动土!”茶埠镇大竜村村民邱三文说,1988年那次大水就曾冲走村里八成房屋,20多名村民遇难。一些村民说,多数年份纳纳河河水不到1米宽,当地人不忍看着宽阔的河床“浪费”,就在河床上建房种粮。禾驮乡政府所在地距河道仅三四十米。此次灾害中,下泄的河水硬生生从成片房屋中拱出一条道儿,所到之处建筑被夷为平地。“问题就出在挤占河床上。”禾驮乡立哈村村民杨顺珍说,村里地势高的居民没受影响,但2009年从高山地带迁来的42户受灾严重。
2,防洪设施年久失修
“因为河道久未疏通,大部分地方有河无堤,部分河床比房子地面还高,大量房屋直接暴露在洪水冲击下,基本上没有防洪能力。”在岷县,一些干部群众认为,如果河道畅通,河堤坚固,很多村子或许能逃过这次山洪。纳纳河流到禾驮乡,几乎看不到明显的河道。村民说,这次降雨后,洪水在禾驮乡形成漫流之势,沟里宽近1公里的地方全部受到冲击。纳纳河的两条支流在蒲麻乡砖塔寨村前交汇,防洪形势严峻,可防洪设施却无从谈起。山区大小桥梁防洪标准低、管理水平低,也影响了洪水通过能力。对于当地水利设施的落后,岷县水务局局长杨俊科说:“全县像纳纳河沟这样的重点沟道47条,普通沟道147条,这些沟道里有堤防工程的仅百分之十几。”“即使有限的堤防工程,也因为年久失修,难以发挥应有的防洪作用。”杨俊科坦言,水务部门对乡镇村疏浚河道有明确要求,但涉及的工程量太大,目前只能保证重点河段。
3,灾前2小时才发布预报
据当地一些干部群众反映,这次雹洪灾害发生前2小时左右,当地气象部门才发出岷县可能降暴雨的天气预报。“此次雹洪灾害中人员遇难多,主要是因为没有来得及撤离。”当地部分乡镇干部和村民表示,山区气象信息要传达到农户,至少需要三四个小时,预警发布太晚,必然造成过多的人员伤亡。目前,当地气象预警信息主要通过村上的大喇叭广播和手机短信两种方式传递给村民,然而这两种方式在山区都有局限性。“山区气象预警不能单纯依赖高科技,关键要想方设法传到各家各户。”5月10日,禾驮村干部后治忠看到天气异常,马上拿出平时召集村民开会的铜锣,通知大家逃离,救了全村人的性命。对于气象预测的滞后,岷县气象局局长韩海辉解释说,定西市目前只有一座华家岭测雨雷达站,与岷县直线距离100多公里,只能覆盖岷县部分地区,而且效果不好。
甘肃“5·10”洪灾暴露出的河床里建房、防洪设施落后、预警信息传达不到位等问题,为即将到来的汛期敲响了安全警钟。
其实,这次甘肃岷县洪灾并非孤例。近年来,许多地方的泥石流和洪灾,背后都有相似原因。河床建房、桥梁防洪标准过低、预警信息传达不到位等问题,为即将到来的汛期埋下大量的安全隐患。例如,2010年,云南贡山特大泥石流灾害之所以造成群死群伤,与当地民众在河床上居住和建厂有很大关系,当时国土部专家察看现场时曾感叹,“教训啊!以后建设一定要避开河床和沟渠!”然而这一教训似乎并未被更多地方吸取。近年来,河床违规建房的新闻频频见诸于媒体,就在上月,江西贵溪信江河道内建“最牛商品房”被曝光。
而农村河道防洪设施不足、管理不善,桥梁防洪标准过低同样是个老问题。农村桥梁和堤岸,不少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所以设计不合理,防洪能力严重不足,加之一些地方不注重环境保护,造成桥涵淤塞、泄洪受阻,使得问题雪上加霜。
实际上,类似河床建房等事故隐患存在,与一些地方政府长期不作为甚至默许纵容有莫大关系。所以拉网排查隐患,不能单纯依靠地方政府的自觉,而需辅以进一步的抽查和问责,对于排查、清除隐患不力的地方政府,应对责任官员追责到底,国家有关部门应切实履行监督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