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浮躁,还是去做题吧

标签:
杂谈 |
我最安逸的时光,是躺在床上,读微信朋友圈里的文章。微信也是一个小世界,你从朋友圈里的文章中,可以发现不同心灵的世界。每个人的微信都是自己的园地,上面充斥着自己喜欢的文章。看多了,就会看出门道来。那些林林总总的文章,实际上寄托着每个人的向往。
对孩子的教育,是多半父母极为重视的。于是,很多父母读到那些教育箴言,就会如获至宝,纷纷收藏起来。譬如一位状元的经验之谈、一个北大典礼的致辞,再就是“清华北大500名学霸的经典学习方法”、《简尼尔森谈正面教育》《开学前家长要做的4件事》《唯有跑步与读书不可辜负》。这些文章,跟若多充斥着正能量的做人的道理一样,我们读得春风满面,转身,就是满目苍夷。
励志的东西自然很激昂,读起来就有一种兴奋感,仿佛那种方法和哲理正中自己下怀。就像北大学霸的经验,读得津津有味,很有道理,自己的心情也像打了鸡血。但是,一转身,现实又很骨感,没有任何的学习方法和做人道理,是能够直接搬着能套用的。如果你是一个像我这般臃肿的身材,硬是把模特的衣服套过来,岂不是自讨苦吃?
因此,不要迷恋那些成功学,不要看别人怎么学,不要试图寻找捷径,还是耐下心来从写作业做考试题开始吧。求捷径,学经验,其实在消耗自己的能量。
我有个好朋友,也是学生家长,经常告诉我,她听了某个教育专家的讲座,是从北京来的呢,人家讲了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真是太有道理了。她经常在微信上给我转来各类的教育文摘。她会热情地向我推荐,这篇文章很励志,这个学霸的方法很有道理。开始,我告诉她,如果专家们的理论不切合自己的实际,姑且听听吧。后来,看到她转来的文章,我就笑了。我们读多了状元的文章,可是孩子成了状元了吗?你总是认为学习是有方法的,你总是觉得有一本武学秘笈,拿来一练,就打遍江湖无敌手。
寻求教育的真理,寻求教育的方法,让某些人得了一种狂躁病。这些人容易臆造出一种游戏规则、寻找一种奏效的学习捷径,然后套在自己孩子身上,正好合适。唉唉,依我看,这些人貌似对教育孩子拥有一种表面的热情,内心却是一种狂躁,他们把孩子成长的压力,全部施加给孩子,全然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就像我对一个家长说,你家孩子的写字不够端正,需要日常注意。家长在0.1秒后就转身斥责孩子,听见了吗,你写字要端正,日常要注意。我马上板着面孔,对家长说,孩子写字不端正,是你日常不管教,不注意纠正的结果,这是你的过错,干嘛转嫁到孩子身上呢?目标远大而行动漂浮,这真是家庭教育里的狂妄症。
别浮躁,还是去做题吧,孩子去读书吧。实际上,让你和孩子们感到欣慰的,无非就是那么些个分数,以及有分数衍生出来的名次。最聪明的孩子,一直在用最笨的方法学习,那就是做题,而且是有针对性地做题。此时,家长对孩子做题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你总是夸耀自己孩子聪明,可是,你看看孩子的同学,有几个人笨得不开窍呢?实际上,你家孩子的聪明,无非表现在性格的活泼以及接人待物的灵活而已,如果是真的聪明,怎么就拿不出值得炫耀的分数呢?在应试教育的游戏规则下,聪明的学生其实要有分数来验证,否则,你说自己孩子聪明,只能是一种聊以自慰而已。
那些被成为学霸、学神的学生,背后都有霸气的、神奇的家长,他们对学业的追求,跟孩子拧成了一股绳。他们从来不渴望改变游戏规则而求得天上掉馅饼。神奇是靠持久的忍耐力一点一点打造的。你会辩驳,谁谁家的孩子经常在玩,怎么成绩那么好,可是,你怎么看到了人家成绩好的背后做到了什么吗?
将计划付诸行动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对学生而言,要想取得好成绩,离开做题是不行的。就像我们挣钱,离不开劳动;就像我们锻炼身体,离不开跑步。总有那么一群人,在慵懒的闲暇时光里,翻阅了几篇教育心得,读了几篇励志文章,听了一两场讲座,希望从中得到所谓的真传,然后叮嘱孩子几句,孩子就会脱胎换骨,一跃成为学霸,那你做梦去吧!
畅读更多胡子宏美文,在微信中搜索中文“胡说”或搜索微信名“xinshihushuo”,或长按猛戳微信订阅号二维码https://mmbiz.qlogo.cn/mmbiz/nLAQsuBLliaD5M8aLernSKZlAnjJYmjhQKN3nRXyueR9uaOawO5yiaArFnXdFLsTqPmv12p4o5BwmPx8VXsd2kJA/0?wx_fmt=png
胡子宏本人微信:13831979088.胡子宏博客,每天都有新文章。
畅读更多胡子宏美文,在微信中搜索中文“胡说”或搜索微信名“xinshihushuo”,或长按猛戳微信订阅号二维码https://mmbiz.qlogo.cn/mmbiz/nLAQsuBLliaD5M8aLernSKZlAnjJYmjhQKN3nRXyueR9uaOawO5yiaArFnXdFLsTqPmv12p4o5BwmPx8VXsd2kJA/0?wx_fmt=png
胡子宏本人微信:13831979088.胡子宏博客,每天都有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