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及其普通的女子。而立之年,为生计竭尽全力。父母已是华发苍颜,总想给孩子更好的。我,就这样精疲力尽地坚持着。如果一定要说愿望,那就是在让孩子的青春绽放在大学校园里。大学,是我青春里的遗憾,意味深长的遗憾!
一九九年,我上初二。我的处女作在如火如荼的《中学时代》发表。信件如同寒冬的雪花飘到我的手中,兴奋很快被骄傲淹没。我早已习惯自己的作文被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满分的作文试卷也完全不放在眼里。数学一塌糊涂,当初的不屑,成为心中永远的痛。
班主任三番五次找我谈话,大抵内容都是偏科的危害。数学老师亦是苦口婆心,她提及中考,算起距重点高中的差距。我斜着眼睛问她,我为什么必须上重点高中?我连大学都不稀罕!我至今仍记得,数学老师愤怒的眼神,和她那句恨铁不成钢的“不可理喻”。
我倔强地以为,学历无非是一张无用的纸,温暖的三毛在文化大学哲学系旁听,成绩优异,不也没有那么一纸文凭么?绝世才女张爱玲,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考试,最后选择香港大学,混乱年代香港沦陷,烧毁关于她的一切文字资料,自然也包括文凭。这丝毫不影响她成为文坛不可磨灭的恒星。
我的文学梦是如此的坚定。我以为在当红期刊发表了文章,就意味着前途一片光明。我接收着五湖四海读者的来信,就意味着我的朋友遍布天下。现在想来是多么的滑稽与可笑。
中考我被老师言重,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父亲带着我发表过的文章去找校长,我清晰地听到校长说,孩子再有特长,也逃脱不了高考,太烂的数学成绩注定她不会在高考中脱颖而出。父亲解释着,他说进入高中,会把孩子的数学补上来。我却不知天高地后地打断了,对,我就只会作文,不学数学,不进你重点高中的大门,但我一样会活得精彩!
高中的日子里,语文单科成绩的优异,终究没能为我撑起太久的门面。而我投出的稿子已然石沉大海。当初的傲气烟消云散。当我决意塌心学好各门功课的时候,高考毫无耐心地如期而至。我连专科线都没有过。
后来我才明白,读书是农家子弟除了造反以外的唯一出路。二零零四年我高中毕业,拎着一张高中毕业证四处碰壁。我歇斯里地呐喊,我有些文字功底,我发表过不少文章,可大家看了我的高中毕业证都摇头回绝。那句“你有大学毕业证吗?”是最现实最残酷的问句。青春岁月里,我始终在工厂的最底层,过着最辛苦的生活。文学梦碎了一地。
已是而立之年,我已经不记得自己有多久不读书了,因为没有时间。我已经有太久不写作了,因为忙于生计。当青春再被提及,泪水模糊了双眼,有些弯路非要走过才幡然悔悟,有些疼痛非要等到亲自体验才会刻骨铭心。
青春,我欠你一个大学。比起繁琐艰辛的劳作,学习数学又是何等容易的事儿。
青春,我欠你一个大学。青春绽放在大学校园里才最光彩夺目,而那些美好是我今生无法企及的。大学,我青春里最大的遗憾,我永远的亏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