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悠闲,难道你就会平安健康?
(2015-03-01 06:00:31)
标签:
育儿 |
周末,有朋友打电话,邀请我参加一个同学的婚礼。说是参加婚礼,其实就是请喝喜酒,随随份子,捧个场。我说,我不能去,到时候你代我捎个份子钱吧,周末是我最忙的时候,我得干活儿。
朋友大惊小呼,到周末你还干活儿啊,你还要命不要命呀?言语间,似乎我在豁出性命来挣钱的。我说,我挣钱确实有点累,但是还不到拼出性命的地步。
有一句话一直在流行:年轻的时候用健康换钱,老年时用钱换健康。这句话似乎还有潜台词——年轻的时候,如果悠闲些,不拿健康换钱,那么,到了老年,就不用拿钱换健康了。
真的是这样吗?年轻时期的拼搏,与年老时的拿钱换命,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年轻时的悠闲懈怠,与年老时的平安幸福,能划等号吗?
以我40多年的人生见识,我脑海中的印记是,无论你年轻时是不是“拿健康换钱”,到了老年,你都会“拿钱换健康”。年轻时的拼搏,会放松对身体的维护,但不意味着老年必定会疾病缠身。很多人容易在观念上产生误区:如果“年轻的时候用健康换钱”,那么,一定会“老年时用钱换健康”。实际上,两句话既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又不尽然。尤其是,千万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视为必然的因果关系。
一个人在青春时代,如果不拼搏一下,不出力流汗赚些钱,那么,他何以拥有立身之本?挣钱是最难的事儿,把不曾有的财富装进自己的钱包,从而过上相对优裕的生活,不付出代价,能成吗?
人到老年时,一旦遇到病魔,这就需要最基本的医疗保障,药费的付出是必然的。就体制内的人而言,衡量一个老人的财力,首先要看他本人的积蓄,其次看他所在单位的保障能力,第三看他的儿女的经济积累。体制外的人,则要看自己对自己的保障能力。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老人上述3个方面的财力,一般来说,都是要凭借年轻时辛苦打拼所得。本人的积蓄,要靠省吃俭用。落到一个富足些的单位,需要自己的打拼。儿女的富裕,也需要父母的艰辛付出。如果年轻的时候不打拼,到了老年,一旦遇到病魔,要花钱却没有钱,够不够惨?
如果你年轻,你身强力壮,你凭什么悠闲呢?你悠闲,那么,你赖以生存的技能怎么练出来?你养家糊口的财力从哪里来?你能为儿女创造出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如果你没有一定的积蓄,你以为你真的会长命百岁无疾而终吗?
最近,有人在我的博客留言道:社会上那么多人为了所谓更好的生活而努力拼搏,给自己或家人或孩子太多压力焦虑,最后毁了身体,累出各种病,就常想,知足常乐!平安健康幸福就是福!这句话貌似合理,其实,他在偷换概念。努力拼搏与毁了身体,累出各种病,有一定联系,但是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知足自然常乐,但是,不拼搏不努力,与平安健康不是等同的。相反,努力了拼搏了,才会为平安健康奠定基础。
在我看来,千万不要把“老年时用钱换健康”当做年轻时懈怠的理由,千万不要把年轻时的懈怠与平安幸福划等号。平安和幸福,除了健康的基础外,还要有充足的财力做保证。
正在校园里读书的孩子们还要注意到一点,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在拿健康换钱,但是老年时也没有钱去换健康。为什么呢,因此这些人出卖的往往是体力而不是技能,此种情况下,体力付出的含金量就不够大,只是停滞于谋生的阶段。他们在中年前没有完成财富的积累,到了老年,依然没有钱去换健康。
学生们要意识到,时下的苦读,其实就是培养将来谋生的技能,使自己挣钱的本事增加一些技术含量。如果你学业无成,成年后再无薄技在身,那么,你年轻的时候不仅很难留下物质积累,年老的时候也无财力保障你的健康。
还有一种情况需要澄清。我们见过很多的名人得病,例如,罗京、李开复等,都是因为积劳成疾患了癌症,有些借此得出结论,他们为了财富太拼了,积劳成疾。实际上,名人、富人们得大病,比我们这些碌碌无为的普通人,在比率上,要小很多。前者拥有足够的健康保障,而后者只能在生活中硬扛。前者得病会引起社会关注,后者的早逝在人群中波澜不惊。碌碌无为的普通人,貌似悠闲的无业者,也会得大病,只是这些人病了,死了,没人关注而已。
你悠闲,难道你就会平安健康?不会的。越是悠闲的人,越是缺乏远虑的人,总有一天会遇到“近忧”。真正的生活态度是,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竭尽全力地去拼搏。拼搏时尽力,享受时则惬意。如果你目前有足够的健康,却以健康快乐为理由懒得拼搏,那么,实际上你就是一个慵懒无为的人。
为了老年的幸福,竭尽全力地拼一把,对于时下的校园的学生极为重要。如果错过了美好的校园时光,没有占领较高的生存平台——其实就是没有考上好大学,那么,当你以出卖体力为谋生手段的时候,你不仅要靠健康换金钱,到了老年,也许,你连拿金钱换健康的资本都没有。
这就是人生。你勤于拼搏而舍弃悠闲,命运多半会掌握在自己手中,包括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