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刻苦学习”系列文字,被我印刷成册之后,已经快两年的时间了,销路尚好。有些家长读了后,又成批邮购,当作串门的礼物送给朋友。自己的观念被传播,我自然高兴,但是孩子们就未必买账了。
我的儿子不买账。他说,刻苦学习就像过日子那样,那是应该的,即便是衡水中学那样的苦,实际上也是学生的分内之事。他认为一个学生最可贵的品质就是专注。只要专注,坚持不懈地学下去,不分心,慢慢地就会脱颖而出。儿子的这句话确实有道理。每个孩子都刻苦过,但是很多人都是一时的热度,一旦没有明显的进步,或者累了倦了,就不再坚持。其实,专注长期的刻苦,就是持之以恒,就是除了关心自己的目标外,别的一概不理睬。久而久之,自然会有收获。
实际上,我家儿子对我提倡的刻苦学习,内心是赞成的。这套理论在他的成长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不过,更多的孩子会不以为然,会抵触,会觉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为什么非得刻苦学习呢?
这不,昨天晚上在QQ上聊天,我得知,石家庄的一位家长,读了我的《孩子,你为什么刻苦学习》,如获至宝,让孩子看。孩子摇头,说不读,说这样的文章,就是用来洗脑的,是家长被洗脑,然后想用来给孩子也洗脑。我听了,觉得很有意思。我干脆对石家庄的家长说,对了,我这些系列的文章,就是用来洗脑的。
每个家长把孩子生下来,必须考虑孩子的成长问题。此刻,家长的选择,其实就是孩子未来的命运。我把社会阶层划分六个阶层:权贵阶层、富贵阶层、富裕阶层、小康阶层、温饱阶层、贫困阶层。实际上,短视目光的,往往是后三个阶层。这个阶层占据了社会的大半人口,而这些人口不仅文化素质差,而且生存技能差。实际上,我的“刻苦学习”理论就是适用这个阶层。如果家长们对下一代社会阶层的上升没有要求,那么,孩子将来的社会阶层会很难超越父辈的阶层。
媒体上充斥的教育理论很多,尤其是对高考应试教育的鞭挞,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但是我们要记住,那些掌握了“发声器”有话语权的人,往往都是处于富裕阶层。那些叫嚣着快乐成长的家长,其实是基于所处阶层的人群发声的。这些人占据着足够的教育资源,孩子的素质和学业不会因为“快乐”而影响。但是我们要记住,小康阶层之下的人群,家长素质差,不能指导孩子的学业,没有拥有足够的教育资源,孩子将来谋取饭碗的稳定性不够,却也要跟着喊快乐成长,那就是迷糊蛋了。举个例子吧,那些讲究美味食品营养搭配的人,都是能吃饱饭的。如果一个乞丐,肚子都喂不饱,却也讲究营养搭配,那不是明摆着挨饿吗?那些靠打工解决温饱的家庭,如果忽视孩子的刻苦学习,那岂不是下一代继续过穷日子吗?
因此,我的“刻苦学习”理论就是用来洗脑的——洗的是穷人的脑子。我们穷人,一定要记住,当富裕基层的孩子们凭借强大的财力支撑,动辄就去海外留学的时候,平民子弟一旦没有名牌大学的梦想,那只能默默地忍受上层社会阶层在生存资源上对自己的盘剥。
记住,穷人的孩子要想在职业上摆脱打工,摆脱小摊贩像狗那样被城管驱赶的命运,眼下就是通过刻苦学习,考上好大学,努力做个白领,有个差不多的收入。拼上三五年,幸福一辈子,这是亿万前辈已经验证了的求学历程。我的“刻苦学习”理论就是用来洗脑的,它只适合穷人。如果穷人不以为然,觉得吃糠咽菜也幸福,那就把忍受歧视视为快乐吧。如果穷人觉得命运无可改变,那就等着你的孩子啃老吧,等着年老的时候孩子无力赡养你吧。
很多孩子反感刻苦学习,其实看到的仅仅是眼前的快乐,他们怎么会考虑到成年后的生存艰辛呢,他们怎么知道刻苦学习的意义呢。这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就要有足够的执行力,必须敢于对孩子立规矩,必须舍得付出精力陪伴孩子学习。
昨天晚上,我和两个朋友一起吃饭,然后一起做了回足疗。足疗师2男1女,20多岁,稚气未消。问了一下收入,大约三四千元的样子。我们三个的孩子,都就读于985、211大学。我们坐出租车回来时,我对朋友感慨道:我觉得,我们孩子的起点,比几个足疗师要高一些吧。朋友说,绝对的,绝对的,未来肯定不一样的。这时候,出租车司机认真瞅了我一眼,惊讶地喊了一句老胡。我认真一看,原来是老宋,他的儿子跟我儿子初中同班同学。我赶紧问儿子考到哪个大学,老宋很高兴地说了句“上海财大”。出租车里洋溢着快乐的气氛。
刻苦学习之后的收获,对家长而言,收获的,就是那一刻的欣慰和自豪。
《孩子,你为什么必须刻苦学习》系列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