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困难越要学习——胡言碎语之14047号
(2014-09-06 22:23:19)
标签:
情感 |
越是困难越要学习——我把这句话,一遍又一遍地告诉给我的小儿子胡小鸿。
刚刚过去的暑假,我们家经历了又一次惊心动魄的恐惧。这种恐惧,曾经发生在十几年前。暑假里有一段日子,我的博客不曾更新,只有定时安排好的“美文推荐”出现在我的博客上。那一段时间,胡小鹄住在老家,我早已忽视了这个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小子。
因为忙碌,甚至有两周的时间,胡小鹄的高中档案找不到了。全家翻遍了他的卧室,就是找不到。明知道不会丢,但是就是找不到。脑袋乱成一团麻,我惶惶不可终日,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即便是个别的好朋友问候我,我也很不耐烦地说,不要问了,我知道你是好心,但是,你的每一次问候,都是在我沉重的心境里增添一块砖头。还好,最后那些档案被妻子找到了,它们竟然压在一堆的纸张里面。谁也说不清楚,那些档案究竟是怎么就混在其中。甚至,关于孩子档案的记忆,在的脑海里竟然是空空如也。
那段日子里,我带着二小上班,做题,重复着一遍又一遍的奥数。间隔问题、年龄问题、倍差问题......日子变得那么难熬。
有一天,妻子从石家庄某医院检查,那是一次比较彻底的检查,结果令人忧心忡忡。妻子说,你赶紧来石家庄吧,一切都是我自己跑。我提前下班,买了车票,准备去省城的火车票。等准备好以后,已经是出发前的一个小时。这时候,小姨子打电话说,你别来了,关于病情目前依然难以确定,我们明天就回去了。我赶紧从网上退车票,这时我才知道,出发前两小时内,网上是不能退车票的。干脆,我不去车站退票,10多元的车票钱,浪费就浪费了吧。那一晚,我晚上12点,才觉得饿,匆忙泡了一包方便面。
第二天,妻子和孩子从石家庄回来,全家平安无事,孩子在沙发上坐着。我走近孩子,说,儿子,来,让爸爸抱抱。随着,我问孩子,爸爸说过一句话,越是困难越要怎么着?孩子大声说,学习——
对,越是困难越要学习。一个家庭,只要有上学的孩子,如果孩子没有认真学习的精神风貌,在我看来,这个家庭还有什么生机和活力呢?如果一个家庭处于困难的境地,而孩子却疲沓着,不知道学习,那么,这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能在哪里呢?
昨天,我带着大儿子回了老家。几个姑姑家的表哥,每年八月十二和腊月二十二去看望他们的舅舅,也就是我爹。爹妈炒了几个菜,我爹拿出了二两半装的39度的衡水老白干,我陪着几个表哥喝起来。喝了几杯,老婆来了电话,告诉我,昨天她又抽血检查,一些不理想的指标都在下降,其中一项指标正常了。
听了老婆的话,我一下子就兴奋起来,嘱咐老婆,咱们继续不上班,继续喝中药,继续休息,直到指标都正常,放心吧,老公有能力养活全家。放下电话,我举起酒杯,逐一敬酒。老爹知道了,也痛饮一番。
还好,命运并没有一下子把我的神经压垮,至少比十多年前的境况要轻松一些。人在心情倍感压力的情况下,总是要想法设法地寻找精神寄托。此时,孩子的成长就是首位的。因此,我告诉小儿子说,咱们都要记住,越是困难,越要学习。
十多年以来,我始终对胡小鹄的成绩提出了明确的高标准。我的内心,惟一的目的,就是能实现他生母临终前的嘱托。她去世前的最后几个字,就是:孩子——孩子——她的生母曾经对我说,如果我的病真的治疗不好了,你记住,你一定要让孩子考上最好的大学。这些年,我就是牢记着前妻的嘱托,憋足了一口气,一直对孩子严格要求。
命是上帝强加的,但是,谁的命运也不是定数,总有一些境况,靠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七月初二,是家乡烧纸的儿子,我让儿子回老家,给妈妈上坟,专门交待了一句——给妈妈烧烧纸,念叨几句,告诉妈妈你考上了人大,算是给妈妈一个交待。
因此,看到衡水朋友郭俊禹提到的“胡小鹄为什么没有考上北大”,我内心非常释然。我尽力了,孩子也算是尽力了,尽管有些波折和意料外的情况,但总归是正常。孩子对得起家人和妈妈,我对得起孩子和前妻。这就足够了。至于我在博客里的张扬,那是另外一番目的。尽管有些人会反感,但给我带来了一些经济利益。这就叫忽悠,忽悠得博友们纷纷地来买我的三本书,而且蛮喜欢的,不感觉到上当。
今天是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我三年级作文班的几个女家长,凑在一起,带着孩子吃饭,并且把我邀请去。不识庐山真面目,几个女汉子貌似温柔,竟然都能喝白的。我带了两瓶红酒,人家竟然觉得不过瘾,要喝白的。一瓶白酒,几个人分了,咕咕地就喝完了,令我大开眼界。回到家,开电脑,读老郭的博文,于是就敲这么一篇博文。
我跟老郭从感情上,确实惺惺相惜,内心没有隔阂。但是就衡水模式的教育,以及孩子的学业培养上,一直在背道而驰。我们活得都很累,为了俩儿子殚精竭虑,回到家,还得伺候夫人,还得满足俩儿子的一些要求。老郭的大儿子眼看着就是婚龄,老郭为了孩子,忙得满面憔悴。我看老郭的博客,那么多照片,每一张似乎都没有笑模样。相比之下,无论我活得多么累,我的每一张照片,似乎都是在笑逐颜开。这就是心境的不同,这也是看待世界的视觉不同。
我从来不会苦大仇深地看待这个世界。我知道,这个世界的生存之道,存在着很多捷径,甚至,很多有门路的人,会通过自己的神通,为孩子谋一条平坦的顺利的成长之路,换言之,就是利用各种关系,给自己孩子找个理想的工作。老郭深谙此道,只是位卑言轻。我更深谙此路,我在市委大院,我看到的生存捷径甚至比老郭了解得更为触目惊心。但是,我知道,那个捷径不归我所有,我的门路根本不足以实现孩子命运的转折,因此,我只能靠着一己之力,激励孩子闯荡高考这个独木桥。
老郭总是觉得闯荡高考这个独木桥是多么多么困难。也许,从孩子的成长一开始,他就没有斩钉截铁地咬牙切齿地要求孩子必须保持某个层次的学习成绩。他总是认为很多孩子即便是进入了衡中,因为不是特殊材料,而与名牌大学绝缘。实际上,我们承认孩子之间个体的差异,但是,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孩子中,只要身体没问题,智力是不会存在什么差异的。孩子们存在的差异,只是在进入衡中前的学习积累、学习气质上的差异。换言之,只要孩子进入衡中,你抱着“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信念,那么,高考成绩总归不会让你太失望。
对于我们生活工薪阶层,尤其是生活在底层的百姓而言,越是困难,越要激励孩子去刻苦学习。高考制度不是在改革吗?无论怎么改革,高考依然是改变命运的最畅通的最重要的渠道,如果困于现实,没有勇气激励孩子去闯荡这个独木桥,那么,你更无法改变你的家庭的未来,更无法改变所处的社会基层,更无法让孩子过上比父辈优裕一些的生活。
即便是孩子不是所谓的特殊材料,我们也不能自暴自弃。激励孩子刻苦学习,即便无缘名牌,211比普通本一好,本一比本二好,本二比本三好,本三比专科好。力争让孩子上进些,不仅有助于他的学识和生存技能,而且还能让孩子身处一个同等优秀的同学层。他的人脉资源好一些,他未来的生存环境就好一些。
即便我们是富裕之家,我们有足够的神通,孩子学业好一些,考的学校好一些,难道孩子的素质不更高一些吗,孩子未来的生活不更顺利些吗?因此,我觉得老郭的那种想法,无论是指责教育制度的不公,还是埋汰社会的不平,都含着对社会的屈服。他屈服,我不屈服。因为我知道,越是困难,越要学习,这是改变生存环境的一个法宝。
我不知道未来的人生会发生什么。我不知道未来的路是不是坎坷,但是,我将会一如既往地陪着俩儿子持久地让自己的学业优秀一些。
越是困难越要学习,因为只有学习,才能充实自己的心境,才能让纷杂的生活增加一些希望,才能让全家享受到一些生机和活力,借以冲淡某些不良的情绪。刻苦学习,是一个家庭创造美好未来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