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哪里是衡中“掐尖”?分明是学生用脚投票

(2014-08-12 11:56:10)
标签:

教育

我家儿子毕业于衡中,考上了人大,专业一般,本硕6年。这个成绩,放在多数家庭里,会高兴得蹦高儿,但我们家蹦不起来,不兴奋,稀松平常。在衡中,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优秀生,考不上清北港,内心就会失落。

追求卓越,为梦想而拼搏,这就是衡中的精神,这就是衡中的学风。举国上下,除了北京因为招生名额量大,清北港升学率超过衡中外,别的学校望尘莫及。牛皮不是吹的,泰山不是垒的,好成绩和高分数,都是衡中的老师和学生拿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学习必须有心劲儿,去年,俩学生,上了政法和北外,觉得不对劲儿,没意思,干脆回来复读,今年上了北大。这就是为命运而拼搏的精气神儿。

盼望着,盼望着,衡中终于出事儿了。衡水中学被通报处罚了,75名学生收取了138万元的择校费,衡水中学校长被当地行政警告。刹那间,据我了解,至少邢台这块儿地方,有点举国欢腾的意味,似乎衡中出点事儿,自己就沾了点便宜,自己内心就平衡了。

错了就是错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择校费这种事儿,重点中学都会有,大凡著名的重点高中,就像身上的泥,只要你去搓,肯定会掉下几卷来。衡中的校长难当,难的不是学校的管理,而是蜂拥而来的条子。一旦得罪小人,就会惹一些麻烦。我想说的是,抛开择校费事件不谈,我们且慢“趁火打劫”,一味地“咒骂”或抱怨衡中的“掐尖”。譬如,今天《牛城晚报》著名时评专栏作家张军瑜写了一篇《被通报能否终结超级中学的“割尖”运动》(附后),我看了就不舒服。我读了几遍,没有发现张军瑜写出更新的东西,换言之,没有几句话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甚至,他也是在人云亦云,照搬别人对衡中的褒贬而已。我跟张军瑜是多年的伙计,彼此很熟,都是一个文化圈子里的虾兵蟹将。争论起这件事,对事儿不对人。作为衡中家长,我不喜欢他对衡中的褒贬。

先说一下,今年衡水中学的103个清北是怎么考的。这103个学生中,有三分之一强,是通过奥赛,在全国比赛中获奖,而被报送或者降分录取的。与衡中能抗衡的,还有石家庄二中。邢台有奥赛班吗?据我了解是没有的。今年邢台籍在邢台就读的3名学生,就是凭借奥赛,上了清北。还有学生凭借奥赛上了上海交大。说一句败兴的话,如果几十个奥赛进入清北的学生,留在了本地中学,那就清北没戏了。要知道,奥赛是全国一盘棋,这几十个名额,是从别人那里争的。

因此,同样一根好木料,别人那里就是擀面杖,换个地方就可能的烧火棍。

接着说说“割尖”或“掐尖”现象。很多尖子生,舍弃了本地高中的优厚待遇和承诺,奔波几百里,是孩子们吃饱撑得吗?是家长们精力过剩想奔波几十次锻炼身体吗?买菜购物也许能吃亏上当,但是家长们选定衡中的时候,却是铁了心。这时候,本地的中学就会叫嚣,哎呀呀,衡中招生,破坏了教育均衡,把我们的尖子抢走了。

唉,这真是不害羞,分明是学生们在面临人生重大选择上在用脚投票,是尖子生争先恐后地奔向衡中,衡中不要都不好意思。一方是雾霾,一方是蓝天,谁会选择前者?

有人说了,尖子生都去了衡中,导致本地中学的升学率降低。如果尖子生都留下来,我们的升学率就会增高。说这种话的人,脑子也在犯晕。你不看看,3年前同样层次的学生,怎么去了衡中就考上了985,到了本地中学的怀里,就顶多是本一呢?很多人看到的是衡中“有米下锅”,但是忽视了人家“把饭做好”的本领。如果忽视自身教学技能的不足,单纯地抱怨衡中选拔走了优秀学生,那只能是自欺欺人地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找借口。

还有人说,升学率的提高,就是要经过尝试和摸索的。可是,凭什么让我们家孩子做你升学率提高的试验品呢?俺明知道去了衡中就有把握上个985,俺傻啦,非得听凭你在我身上做实验?如果哪个老师唱高调,那好,为了提升基层教育的水平,让你舍家带口地去山区小学干几年,你会欣然同意?

张军瑜说了一句信口雌黄的话——衡水的教学模式,又决定了它的培养机制就是单纯的、死板的、机械的、纯粹的应试教育,一切以高考分数为中心,它就像一条鳝鱼,把所谓的素质教育这趟水给搅得稀里哗啦,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北。

我纳闷的是,张军瑜去过衡中几次?了解过衡中多少?甚至,他跟几个衡中学生交流过?他见过衡中的80里远足吗?他见过衡中的成人仪式吗?他见过衡中高考一百天宣誓仪式吗?他见过衡中丰富多彩的活动吗?他怎么就能断言衡中的培养机制是单纯的、死板的、机械的呢?实际上,衡中搞的,是极具衡水特色的素质教育,它以培养人的进取精神为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为目标,把追求卓越当作人生进取的基本信念。难道,让你家的孩子轻轻松松玩三年,上个本三,就是素质教育啦?

只有衡中对学生追求卓越的熏陶和突出的升学率,才代表了中国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代表了中国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学生家长的根本利益。在京上广地区的富裕家庭里,家长可以让孩子变着法子玩得快乐,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在邢台和衡水,这一对GDP在河北省倒数的难兄难弟,如果我们家长还攀比富裕地区的孩子,忽视孩子考上名牌大学的必要性,那么,我们家长就是犯了迷糊。

就我们这样的穷光蛋,孩子考不上好大学,将来饭碗的油星都舒展不开,你还喊素质教育,你配吗?某些人在抱怨衡中掐尖的同时,怎么没有看到本地中学把一些尖子生活生生地糟蹋在自己的校园呢?某些人一味地讥讽衡中只会做题,怎么没有看到那些题海,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具针对性的呢?

实际上,衡中的法宝,外地的老师,只是了解一个规律性的东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有哪个学校,比衡中对付考试更有办法。衡中的做题,那是几代人逐渐积累的对付考试的感觉,衡中已经把高考规律摸得很透,但别的中学还没有感觉。没有哪个学校,比衡中管理得更加严格。任何学校都能制定出严格的学习制度,但在执行的时候,能有几个像衡中这样不打折扣?有几个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像衡中这样,对学生极具威慑力?没有哪个学校,像衡中这样成功地对学生“洗脑”。来到衡中的学生,分明知道自己是来干什么的,分明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分明知道自己为了理想,要做出哪些努力。没有哪个学校,能像衡中这样,校园里持久地弥漫着创优争先的气氛。

如果谁抱怨衡中的掐尖,那好,请回头,看看本地的高中是不是掐尖呢?难道,本地的重点中学,没有到下面各县去招生吗?你这不是在掐下面县城中学的“尖儿”吗?你口口声声埋汰衡中夺走你的学生,却又在搜罗着别人地盘的学生,贼喊捉贼,这算什么道理?衡中校长因为招生问题被警告处分?半年前,邢台一中的校长不是因为同样的缘由,也被处分了吗?这不是什么违法犯罪,也不是什么道德问题,为了扩大自身的建设,每个校长都冒着巨大的风险。

终结衡中这样的超级中学的神话,只能是一厢情愿地“抢大户”而已。高考在先,衡中在后。百姓渴望升名牌大学的愿望在先,衡中在后。张军瑜在文章里说——在这种神话黑洞之下,除了升学率,我们暂时还没有看到别的好处。天啊,一个学校,如果没有升学率,那还是学校吗?就像你一个记者,说你除了写稿,还有别的什么本事呢?——天啊,这句话是最真诚的肯定和赞誉啊。

衡中,有这个升学率就足够了啊。别的好处,有没有,我们何必追究,我们管它作甚?对于试图靠刻苦学习改变命运的孩子而言,衡中就是天堂。对于那些拈轻怕重,又想上名牌大学,又害怕吃苦的学生而言,衡中就是地狱。

我想,张军瑜的孩子也即将上小学了吧。按照你文章的理念,请你的孩子远离应试教育吧,找个不单纯的、不死板的、不机械的学校,好好提高自己孩子的素质吧。请你选一个除了没有升学率,别的方面都很好的学校,让自己家孩子去就读吧。如果你家孩子成绩好,请你家孩子到偏僻的乡镇中学,譬如会宁中学、浆水中学,乃至老家的中学去就读吧。你把自己家孩子的教育资源,向那些升学率极差的学校均衡一下吧,免得自家孩子被“掐尖”。

唉,小孩只人对错,大人则权衡利弊。怎么张军瑜在褒贬衡中被通报时,头脑简单得像个孩子呢?


被通报能否终结超级中学的“割尖儿”运动 

http://www.xtrb.cn/epaper/ncwb/res/1/20140812/57641407798497442.jpg

    衡水中学被通报处罚了 

    教育部给出的原因是乱收费:两年内违规对75名学生收取高达138万的择校费,衡水中学校长被当地行政警告。

    熟悉衡水中学的河北人都知道,75名学生,138万择校费,这还只是查实的。事实上,如果你的分数达不到一定的标准,给多少钱,衡水中学也不会收的。

    每年百余人考入北大清华,“超级中学”的名头不是盖的。而如果单靠衡水本地的生源,衡水中学显然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政绩”。这次处罚的名头是“乱收费”,但是掩盖在这个名头之下的衡水中学真正之“恶”,是每年在周边市里进行的“割尖儿运动”。周边县市大量的尖子生每年像是水往低处流一样,“哗哗”地成批成批被衡水中学纳入旗下,像是麦穗一样被衡水中学一茬茬统一收割。衡水中学依靠这些底子原本就很好的尖子生,去取得高升学率;然后又依靠每年百余人考入北大清华的高考神话,去吸引更多的尖子生来衡中就读。

    在这种循环之下,周边各地市每年不得不像是防贼一样防着自己的优质生源被衡水中学“割尖儿”。但即便如此,衡水中学还像是个大黑洞一样,每年都会把大量的优质生源吸引到自己的学校就读。而衡水中学的教学模式,又决定了它的培养机制就是单纯的、死板的、机械的、纯粹的应试教育,一切以高考分数为中心,它就像是一条鳝鱼,把所谓的素质教育这趟水给搅得稀里哗啦,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北。而其它地市优质生源向衡水中学的流失,无疑又会打乱各地市的教育平衡和正常发展。

    行政警告、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在这种不疼不痒的处罚之下,衡水中学这台应试教育超级大机器,想来并不会停止自己的“割尖儿”步伐。而彻查衡水中学的违规“割尖儿”运动,想来是掩藏在乱收费背后更本质的问题。

    终结“超级中学”的神话黑洞,从教育大局和一个省、一个地区教育的长远发展来看,也许并不是坏事。因为在这种神话黑洞之下,除了高升学率,我们暂时还没看到别的好处。

    灯亮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