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空陪你狡辩,只能对你遗憾
(2013-11-02 08:41:51)西方有句谚语说,上帝都原谅年轻人犯错误。这句话貌似有理,因为年轻人还有时间改正错误,人在三十岁前,能经得起挫折;三十岁后,担负着成家立业的责任,上帝就不允许你从容地犯错了。
不过,上帝指的犯错,恐怕是比较高级的错误,是创业和发展中的挫折。如果年轻人犯低级的错误,譬如杀人越货,上帝也拯救不了你。有些人的低级错误,不是前进中的错误,不是成长中的尝试,而是想投机取巧,想不劳而获,那上帝只能冷冷地唾弃你。
我的博文《谁说初中充满了快乐》,是一位博友的应邀之作。一位初中生写了篇文句都不通顺的作文,试图呐喊学习之累,还想让老师给投稿。其实,这种跟风之作,也是孩子们受了所谓“素质教育”“快乐成长”的蛊惑而已。没有哪个报刊会发表这类四六不通的文字。于是,老师请我写了这篇《成长就是痛并快乐着》的博文。初中生读了我这篇博文,还在强词夺理。
他狡辩说:谁不希望有一个快乐的初中阶段,谁不希望初中能轻松?这文章我不是想说什么,我只是要告诉某些家长和老师,太多的压力和负担会让我们喘不过气,我写这文章是把我心里的话说出来。心里的东西憋得太久,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
实际上,哪个家长和老师不知道初中生的压力大呢?但是,这样的傻孩子,只看到了自己的压力大,可曾看到了父母的压力大了吗?可能看到了老师们的压力大了吗?人生一世,有几个人是摆脱了生存的压力呢?
取轻避重是人的本性,若非有主动学习的觉悟,没几个孩子愿意去刻苦学习。实际上,这类的孩子,就是想摆脱刻苦学习的付出,而获取跟刻苦学习者一样的成绩。他的内心懒了,舍不得做自己心灵的手术,只能说,等他而立之年来临的时候,他会为此刻的懈怠付出代价。他肯定会跟那些刻苦学习的初中同学拉开距离。
年轻人的狡辩,非常无聊,让你哭不得笑不得。譬如,有孩子爱好文学,就抛弃学业去搞写作。他研究《红楼梦》,能剖析各个人物性格。大人嘱咐他,爱好文学是件好事,但是你必须先有个饭碗,生存有了依靠,这样你才能让文学爱好生根发芽。孩子非要狡辩,他说,曹雪芹贫困潦倒,才写了《红楼梦》,贫困对我来说,算什么呢?这类的狡辩真的让人气得要死,如果是我的儿子,就要给他耳刮子。对这种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饿他两天,看看他怎么写出作文来。
有些年轻人,家长苦口婆心地教诲他,该怎么怎么,不该怎么。但是孩子就是不听,此时,家长无能为力,老师也无可奈何。此时,我们只能说,这就是他的命了。在衡中,每年都有退学的高一学生,他们受不了衡中的严格管教而退学。但是,退学后,进入其他中学,不到一周,马上后悔,再想回到衡中,晚了。很多孩子,吃点苦,就哭叫着,埋怨着,责怪这个,责怪那个,甚至也像成人那样褒贬所谓的教育制度,就是没有检讨自己缺乏苦读的态度。自己付出少,却想收获多,世界哪有这样的道理呢?
如此任性的孩子,背后都有娇惯他任性的家长。因此,家长缺乏对孩子的管理,难咎其责。
至于别人,面对这样的学生的狡辩,只能把道理讲一遍,然后扬长而去。命是你自己的,跟我一根毛的关系都没有,我苦口婆心地告诉你为什么必须刻苦学习,你非要狡辩,你总是试图证明自己不劳而获是正确的,傻瓜才陪你磨蹭时间呢。我们只能默默地想,这样的孩子,唉,对你,我们只能表示遗憾,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