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次道歉,伤透的是千万个敬业教师的心灵

(2013-10-18 10:15:26)

42岁的四川泸州江阳区方山学校女教师,9月19日抽了学生小新(化名)耳光,从那时到10月9日,共21天,孙老师称,一共向小新、小新父母、外婆等,通过现场、电话等方式作出12次道歉,且做出1.3万的赔偿,并受到警告、绩效考核一票否决的处罚。然而,她的学生,13岁的小新,至今仍未原谅她。

书本或网络上的教育理论和做人的道理,真是一套套,都是无懈可击。但是在现实中,问题总是存在着复杂性,又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譬如,家长对自己管得严格点,就会有人斥责“让孩子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对孩子宽松一点,就会有人斥之为“自不教,父之过”。

 在学校教育中,理论与现实也在打架。在任何学校,都有一些像小新这样的“渣子生”。什么是渣子生呢?想必老师们都明白。这些学生调皮捣蛋,违反纪律,屡教不改,成绩低劣,品行不端。这种学生,姥姥不亲,舅舅不爱。但是,从教育理论上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让我说,当初说出这句所谓名言的教育教学,是个十足的混账。要知道,一个人的成长,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综合起作用,一个学生的品行,在家庭里已经具备雏形,如果出现不端,却要让老师们去矫正,这算什么道理呢?

令我惊讶的是,网络上流传着一篇文章《教师12次道歉未获学生原谅暴露什么》,文章把小新不原谅老师,归咎于宽容教育的缺失。这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观点。小新之过,过在品行教养的缺失。孙老师之过,过在情绪的一时冲动。孙老师只是性格问题,而小新与家长,就是十足的品行不端,世界观和人生观不端正。有这样无赖的心胸狭窄的家长,才放任出能打骂老师,敢跟老师抡板凳的孩子。这个事件的终极原因,不是告诉我们师生之间要宽容,而是警醒我们:上梁不正下梁歪,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无赖,孩子就成了小流氓。

现实中,师生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该宽容的时候不宽容,不该宽容的却硬宽容。譬如,孩子犯错了,家长容易宽容孩子,老师对学生也容易宽容;而一旦老师犯错,家长就容易扭住不放,学校也倾向于对老师进行纪律处分。一方面,老师对学生宽容过度,其实就是怂恿学生的缺点;另一方面,学生和家长对老师不够宽容,导致教师在管理学生时缩手缩脚。实际上,吃亏的孩子学生。

单就孙老师与小新之间的冲突而言,我们痛心地看到,小新蛮横无理,在课堂上打骂老师的背后,就是有了得理不饶人,狂妄无情的家长。有其父必有其子,老子混蛋,小子也就无赖。这种孩子,从智力上讲,都很聪明,一段也不迟钝,但行为规范不端正,到头来,只能跌入社会下层,处于打工的阶层。唉,这也算是他的报应吧。

这对我们家长提出一个警钟。我们要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给孩子做表率。我们对待这个社会热情,这个社会就让我们感受到温暖。我们对他人宽容,我们就会收获宽阔的胸怀。我们要让孩子成为这个社会的上层,我们就要带着孩子学好文化,提升品德修养。如果我们狭隘地看待这个社会,孩子的心胸怎会宽广?

我们还要正确地对待老师对学生的严格管理。有时候,学校有了规矩,家长就要绝对认同,不得跟学校较劲。譬如,学校不让学生带手机,有的家长就会想,孩子想爸妈了打个电话又怎么啦?譬如,学生违反纪律,学校通知家长到校把学生领走回家反省,家长们就容易认为,学校真是小题大做,孩子还小,有点错,值得如此兴师动众吗?诸如此类,很多家长都是站在自己和孩子的立场上,迁就孩子的缺点,对抗学校的管理,但是,到头来,吃亏的是谁呢?还是你家孩子。人家老师奖金不少,人家学校照常招生。

这里,还要对那些兢兢业业的老师们说句真心话。当你们遇到渣子生的时候,没有必要大动干戈,干脆通知家长就行了。家长把他家孩子打死,也跟咱无关。如果学生的家长不懂情理,咱讲课完了就回家休息。理论归理论,理论上,傻瓜也能教成状元。但对于一些学生而言,你就是把心掏出来给他们,他们依然是一群不知道上进的白眼狼——他们的背后,还有一群不知道上进的父母。对这类学生而言,悄悄地放弃,大面上过得去,就OK了。

对于有良知的学生而言,如果你长大后,真的通情理了,那么,你会对校园里那些对你管理严格的老师,内心报以真诚的感谢。教不严,师之惰。那些对你学业要求不严格,却对你满面春风的老师,却是你成长中的笑面杀手。

12次道歉,伤透的是千万个敬业教师的心灵。道歉事件的产生,将会在众多教师的心灵,留下难以驱散的雾霾。一旦众多老师汲取“教训”,那么,对于那些渴望进步,却又不服管教的学生而言,将会遭遇成长中的“笑面杀手”。


教师12次道歉未获学生原谅暴露什么

已有 236 次阅读2013-10-17 20:48 |系统分类:未分类| 教师

  42岁的四川泸州江阳区方山学校女教师,9月19日抽了学生小新(化名)耳光,从那时到10月9日,共21天,孙老师称,一共向小新、小新父母、外婆等,通过现场、电话等方式作出12次道歉,且做出1.3万的赔偿,并受到警告、绩效考核一票否决的处罚。然而,她的学生,13岁的小新,至今仍未原谅她。(成都商报10月14日)

  老师动手打学生固然不对,但接连向学生道歉12次,并做出赔偿,受到处罚后,却依旧无法得到家长、学生的谅解,这无论如何,都有种让人说不出的悲凉。家长、学生当然有不谅解老师的权利,可是他们的这种选择,暴露出当前宽容教育的严重缺乏。

  所谓宽容教育,是指教育引导学生以宽容地态度,对待他人与自己不一样的行为方式、观点,以及他人所犯的错误,既包括针对其他人的错误,也包括针对自己的错误,要认识每个个体的差异,和每个个体都有自身的缺点和弱点。教育需要宽容,这样才能鼓励个体的差异和个体的积极探索,也才能给每个教育者、受教育者认识错误、走向完善,共同成长的机会和环境。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被舆论质疑缺乏宽容,比如,出台严苛的校规,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待学生的错误,采取“暴力”和“冷暴力”方式处理,而不是循循善诱;学生一旦犯错出现“污点”,就被老师“看死”,不再给予其机会,以前有学校将学生开除,现在就是学校不开除学生,也会把学生凉在一边。这导致家校矛盾、师生矛盾冲突加剧。

  这件事的起因,就因教师“不宽容”,采取不正确的方式教育学生,而结果是,受到伤害的学生及其家长,也采取不宽容的方式,“回击”教师。——这其中,家长、学生狠抓教师的错误不放,要求老师道歉、校方做出处理,是积极的维权行动,但教师接连道歉、学校做出处理之后,学生和家长还不谅解,就有些过了。这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会“结下梁子”,制造师生间的隔膜。

  从根本上说,宽容教育的缺失,与我国学校缺乏依法治教以及教育严重功利化有关。在依法治教的办学环境中,教师、学生的权利,都有法律保障,且有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这样的机构加以维护。不论是教师侵犯学生权利,还是学生伤害教师,都将依法处理。而我国学校并没有做到依法治教,对于侵权事件,基本上都由行政出面解决,这种处理方式,导致问题不是依法纳入法律程序处理,而要视行政的态度,当事各方要得到有利于自己的处理,就会想方设法去“左右”行政的态度,往往,受到伤害的一方,只有寄希望把问题闹大,引起行政部门重视,这注定了不会“宽容”。这扭曲了事件的性质,也加重师生间的不信任。

  办学只追求现实的功利目标,是制造不宽容的又一重要因素。这在政府部门管理教师、教师管理学生中,尤其突出,具体表现在考核评价体系太过单一,且缺乏人性化,教师在升学率、分数等考核指标体系下,焦虑不堪,学生在缺乏自由生长的空间中,对教师、学校有诸多怨气,有时师生间会因一点小事就大动干戈,就像点燃了火药桶。

  从本质上讲,宽容教育,是强调人文关怀,尊重个体权利的教育,这正是我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至社会教育中,最缺乏的部分。今天,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都在强调要建设和谐的校园,为此,必须重视宽容教育,这一方面,需要加强依法治校,将办学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行为都纳入法律框架之下,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学生享有平等、合法的受教育权,这是宽容的基础;做到这一点,需要学校建立能代表教师权利、学生权利的教师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让权利能真正落地。

  另一方面,则需要实现学校的人性化管理,于教师而言,学校要尊重教师的教育自主权,给教师自主教学的空间,不能用各种行政指标干涉教师教学,于学生而言,学校要创造一个宽容失败、允许学生犯错误,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逐渐完善的校园氛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