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存者偏差与激励孩子学习

(2013-09-12 08:39:08)

读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幸存者偏差》。大家看了我这篇博文,可以百度一下。文章提出的观点很有道理,原来这个理论很流行,只是我们没有注意而已。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英空军损失惨重。专家们检查了执行任务归来的飞机,发现所有返回的飞机机腹都遍布弹痕,但机翼却完好无损。于是专家们推断,机腹非常容易受到炮火攻击,应该改进机腹的防护。美国国防部的一个统计学家却认为,这证明被击中机翼的飞机都坠落了,而仅仅被击中机腹的飞机都返航了,应该加强防护的是机翼,而不是机腹。国防部采纳了他的建议。事实证明,他才是对的。

专家们的之所以得出改进机腹的结论,是检查了能飞回来的飞机。而统计学家则更多地考虑到,那些没飞回来的飞机才是值得调研的,于是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瞧,观察和分析的角度不同,结论就不同。真危险。

统计学里将上述情况称为“幸存者偏差”。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只看到成功者,总是由此总结出一些不靠谱的“经验之谈”,比如我们常会认为长得英俊漂亮的人薪水会比较高,美人们在职场肯定更左右逢源一些,但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经常只会注意到那些薪水比较高的人,而那些薪水并不太高的美人早已被排除在观察样本之外了。

甲骨文公司的老板拉里·埃里森到处鼓动大学生退学创业。其实退学和成功并没有必然联系,埃里森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他只看到成功企业家中有不少人和他一样没有读完大学,却看不到大部分退学者都以失败告终了。 这个老板,就存在着“幸存者偏差”。

由此,我解开了一个谜底。前些日子,我与北京一个思九州之大兮的家长辩论,唇枪舌剑,不亦乐乎。这个北京人,孩子自幼喜欢航模,高中后,因为这个爱好和突出的特点,被清华自主招生录取了。于是乎,这个家长就四处鼓励别家的孩子也走自主招生之路。甚至,他还指望着老家的亲戚的孩子,在一个教学质量很一般的高中就读,以期也走自主招生之路。这个家长就是犯了幸存者偏差的错误。他只看到不少人被清华自主招生了,没看到绝大部分的自主招生者都以失败而告终。

你提一个观点,如果你取样的范围内,仅仅是成功者,那你的观点就容易犯错误。如果你连失败者也包含在内,找出某种共性来,观点的可信度也就强一些。在此看来,我的“刻苦学习”系列的理论,还是站住脚的。成功的学生,最基本的特质是刻苦学习。而那些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刻苦学习的程度不够。当然,还有一个天资、学习方法、学习环境、运气、基础积累等原因,但,总体上看,对一个学生而言,学习态度的坚定,是优异成绩背后最坚硬的支撑。

这就能解释我们很多家长非常热衷的某些行为,是很没意思。譬如,有些家长不厌其烦地在博客上转抄一些清北学生成功的经验、怎么度过高二高三的策略、数学学习的几大方法,等等。有的人,还非常喜欢转抄一些做人的道理,仿佛掌握了三十条、五十条,就会成为一个人人待见你的人。实际上,这些行为就是犯了“幸存者偏差”的错误——他们只看到了成功者的经验,而没有总结出失败者的教训。

我们是家长,如果我们家里有中小学的学生,就要注意,不要犯了“幸存者偏差”的错误。我们分析一下,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具备的是什么,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缺乏的是什么,我们既要分析“飞回来的飞机”,也要分析“没飞回来的飞机”,如此一来,我们就会得知,孩子学习成绩好的因素有很多,譬如,刻苦学习、学习方法、家庭环境、父母管教等,其中,对我们而言,最容易采取的,就是父母多加管教,激励孩子刻苦学习。至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早就孩子顽强的毅力之类,都是些很不容易上手的方法,暂时忽略不计吧。

其实,看到我这篇博文的人,无论你怎么优秀,你很难是那种辉煌的成功者。我觉得,就我这样的中年人而言,期待的成功越来越远了,还是注意一下汲取别人的教训吧,这样,才能避免“幸存者偏差”的失误。于是,我就懂得了,中年时期,事业已经定型,像我这样,基本属于碌碌无为了,把孩子管好,把家庭建设好就可以。我还懂得了,人前显贵,人后受累,你看当官的自在,你也要看到当官的操心;你看当官的山珍海味,你也要看到他们醉得一塌糊涂,痛苦不堪;你看当官的纸醉金迷,你也要看当官的身陷囹圄。你看李开复事业有成,你也要看李开复累得身患淋巴瘤。

幸存者偏差,这样的错误你有过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