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误解:那些牛人是玩出状元来的
高考过后,媒体对各地状元的采访又接踵而至。状元们各有特色,但很多文字的报道,往往给人一种误解:状元们不是死读书,他们也上网,也网游,他们玩着玩着就成了状元了。请看下面这张图。

爱玩,或者没报补习班,只是状元们的一个特点而已,绝非他们致胜的法宝。想想看,哪个孩子不上网呢?哪个孩子不聊天呢?哪个孩子不玩电脑游戏呢?状元之所以是状元,无非是偶然中的必然。很多有潜质考状元的学生,也只是少了三两分,甚至是一分而已。
毋庸置疑,状元们之所以考高分,这与他们日常的学习分不开的。一是他们首先在课业的学习中是专著的,肯定不会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网络游戏,也仅仅是偶尔为之而已。二是他们在学习中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质,他们与很多没考上状元的尖子生一样,有强烈的争胜心,内心憋了一股气。三是对课业的学习有自己的方法,能够把每科都学习好。他们用不着报什么补习班,因为他们的功课本身没什么弱科。而那些报补习班的,在课业上本来就有弱科,他们自然也就没有状元的潜质。
如果我们的孩子成绩不够优秀,肯定是刻苦学习的气质不够,或者是学习的争胜心不够,或者是课业的基础不够牢固。状元只是偶然的一次考第一而已,但是日常的学习肯定不会差,毕竟,高考有发挥好坏的因素。
不要因为状元玩过网络游戏,而误以为我们的孩子玩游戏也无碍于学业。人家肯定不会沉溺于网络,而我们的孩子可能玩起来就没够。我们向状元们学习的,除了刻苦学习,潜心课业的品质外,别的,没什么可学的。状元们的运气,到时候只能落在某一个人身上,我们的孩子不要指望着什么运气。
就拿河北理科状元孟令航来说,他是奥赛班的学生,得过省里的奥赛第一,但是,他没有通过自主招生笔试。要知道,衡中的奥赛班,能够在省里获奖,那可不是玩出来的。每个学生,都表现出“不要命的刻苦”。孟令航自主招生,差一分而失利。保送北大,顺利通过笔试,但是面试却没过。这种“奇耻大辱”,对心高气盛的衡中奥赛班的尖子生而言,自然是憋了一口气,难怪,小孟同学在高考中脱颖而出。他的成功秘诀,其实还是“不要命的刻苦”,怎么是一句“早认定状元是我的”所能表达的呢?
状元是偶然的,但是他们的好成绩是必然的。我们的孩子,没有必要效仿人家那些故作轻松的经验。惟一值得借鉴的,那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刻苦刻苦,再刻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