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篇文章被选进高三语文试卷:鸡汤类散文的游戏该歇了

2013年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
语
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与测试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的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锁钥(yuè)
B.缧绁(léi)
C.盱眙(yū)
D.狡狯(kuài)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中国这样的书生太多了,他们的理想都十分的好,却不懂韬光养辉之术,不愿意遵循世代相传的游戏规则,结果只能赍志以殁。
B.社交网站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是美国现下最有钱的富豪之一,但他从不烜富,连帽衫和拖鞋是他的最爱。
C.在我完全清醒地与人生诀别之前,还有最后一项义务急待我去履行,因为这个奇妙的国度,它如此友善地给我以憩息的场地.
D.今天开展文明对话,旨在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解读、接触、辨认、了解、接纳,以消弭文明冲突的现实情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房姐”、“房叔”频频被曝光的背景下,新华网日前发表网文,质疑全国住房信息联网为何再三延缓。
B.8位四川达州本土的知名画家来到废止多年的车间,在断垣残壁中建起了“大修”艺术村。如今,已有60多名艺术家加盟。
C.回顾2012年的楼市政策,也可以套用“躺着也中枪”的说法,楼市基本没有出台大的调控政策,却被翻来覆去地说事。
D.面对日益升级的钓鱼岛争端问题,有分析人士指出,外交手段仍是解决钓鱼岛争端的优先途径,为避免战争,中国愿意同日本签写城下之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去年国庆,全国实施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结果众多旅客不但被堵在路上,而且还发生了不少事故。
B.我妈妈去年从台湾旅游回来,说那里太好玩了,领导人可以在电视里随便骂,还不会生气,气氛比快乐大本营还要欢乐。
C.未来两年,火星探测车“好奇”号将在火星夏普山上,利用激光射击各种岩石,目的是为了核实火星环境是否适合生物生存。
D.环保局发布信息称,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尚未对我国的环境和公众的健康造成影响,在我国境内尚未监测到核试验产生的任何放射性核素。
5.读图答题。(3分)
以上是“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图(每幅图片左侧为中国孩子,右侧为美国孩子)。请你根据图片内容,给中国的父母写一句建议性的话:
6.阅读【端正好】,将《琵琶行》(第一节)仿写成【端正好】。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琵琶行》(第一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4分)
7.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
(1)请为反对“舌尖上的浪费”拟一条公益广告语。(15字以内)(2分)
(2)你认为该如何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现象?请就此发表你的看法。(70字以内)(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12分)
鸡汤类散文的游戏该歇了
“故事+感悟”的散文,便属于典型的鸡汤类散文。它的流行,首先要归结于数年前一本美国人写的畅销书《心灵鸡汤》风靡书市,小故事牵出了某种人生感悟,令人眼前一亮;与此同时,台湾的刘墉散文也以类似的文风赢得了不少读者。在国内,以刘燕敏为代表的“故事+感悟”的写作方式,被很多自由撰稿人所青睐和模仿。
勿庸置疑,很多鸡汤类散文因其行文的隽永而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但是,对于写作者而言,如果死拉硬拽地照搬那种写作模式,就很容易使文学创作误入歧途。有些作者遇到了一些貌似生动的故事或典故,就大段地搬来,讲完了故事,便似有感悟,说些“饿了就该吃饭”的废话式哲理。
这样的写作,不仅很少有文学创作的成分,而且更近乎一种贻笑大方的文字游戏。说严重些,大段地搬用别人的故事,不啻为一种变相的抄袭。
显然,很多鸡汤类散文的致命缺陷便是主题的牵强附会,表面上很耐读,其实却在胡扯淡。目前,书市上流行着不少“小故事大哲理”的丛书。某些文笔优美的散文,尽管能够使读者有一种陶醉感,但是,诸如“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哲理,能起到多少所谓的励志作用呢?这样的文字就像可口的饮料,读得很顺畅,却毫无营养价值。它们在情节上似曾相识,在结构上大同小异,让人读得发腻,读得坏了胃口。
若非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怎么会得出极具哲理性的感悟呢?比起那些引用外国故事或者宗教典故而无病呻吟的文字,那些讲述作者亲历、阐发作者内心真实感情的散文,才对读者具有感染力。作为读者,笔者更喜欢史铁生在轮椅上的命运思考,更青睐毕淑敏在高山雪原中的人生历练,更欣赏张丽钧在三尺讲台上对晚辈学生的真情讲述。
令人欣慰的是,《青年文摘·彩版》2006年约稿函中说:“如今,太多的文摘杂志基本上都是“心灵鸡汤”———绝症啊,车祸啊,哑巴父亲啊,疯子母亲啊,再加上一些生硬的励志故事,浅薄的小哲理等内容。这类杂志,都是在制造感动,编造幸福。《青年文摘·彩版》绝不带你一起做梦。我们试图做到:态度务实,头脑清晰,锋芒逼人,思维超标。一个人被浸泡在虚伪的感动之中,注定实现不了梦想。”
还好,鸡汤类散文所体现出的蛊惑人心的文字游戏,终于被人识破,开始日落西山了。
8.下面对“鸡汤类散文”的表述不正确一项是(
A.“鸡汤类散文”典型的写作模式是“故事+感悟”。
B.“鸡汤类散文”的流行归结于数年前一本美国人写的畅销书《心灵鸡汤》风靡书市。
C.很多“鸡汤类散文”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是因其行文的隽永。
D.“鸡汤类散文”玩弄文字游戏,开始日落西山了。
9.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故事+感悟”的写作模式,对于刚刚起步的文学爱好者而言,是个值得模仿的练笔模式。
B.某些文笔优美的散文,尽管能够使读者有一种陶醉感,但是,它们在情节上似曾相识,在结构上大同小异。
C.作者认为,史铁生在轮椅上的对命运思考,毕淑敏在高山雪原中的人生历练,张丽钧在三尺讲台上对晚辈学生的真情讲述更能感染读者。
D.《青年文摘·彩版》决心以务实的态度,摈弃制造感动、编造幸福的“心灵鸡汤”式的文章。
10.结合文本,请概括“鸡汤类散文的游戏该歇了”的原因。(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野姜花
林清玄
在通化市场散步,拥挤的人潮中突然飞出来一股清气,使人心情为之一爽;循香而往,发现有一位卖花的老人正在推销他从山上采来的野姜花,每一把有五枝花,一把十块钱。
老人说他的家住在山坡上,他每天出去种作的时候,总要经过横生着野姜花的坡地,从来不觉得野姜花有什么珍贵。只觉得这种花有一种特别的香。今年秋天,他种田累了,依在村旁午睡,睡醒后发现满腹的香气,清新的空气格外香甜。老人想:这种长在野地里的香花,说不定有人喜欢,于是他剪了一百把野姜花到通化街来卖,总在一小时内就卖光了,老人说:“台北爱花的人真不少,卖花比种田好赚哩!”
我买了十把野姜花,想到这位可爱的老人,也记起买野花的人可能是爱花的,可能其中也深埋着一种甜蜜的回忆;就像听一首老歌,那歌已经远去了,声音则留下来,每一次听老歌,我就想起当年那些同唱一首老歌的朋友,他们的星云四散,使那些老歌更显得韵味深长。
第一次认识野姜花的可爱,是许多年前的经验,我们在木栅醉梦溪散步,一位少女告诉我:“野姜花的花像极了停在绿树上的小白蛱蝶,而野姜花的叶则像船一样,随时准备出航向远方。”然后我们相偕坐在桥上,把摘来的野姜花一瓣瓣飘下溪里,真像蝴蝶翩翩;将叶子掷向溪里,平平随溪水流去,也真像一条绿色的小舟。女孩并且告诉我:“有淡褐色眼珠的男人都注定要流浪的。”然后我们轻轻的告别,从未再相见。
如今,岁月像蝴蝶飞过、像小舟流去,我也度过了很长的一段流浪岁月,仅剩野姜花的兴谢在每年的秋天让人神伤。后来我住在木栅山上,就在屋后不远处有一个荒废的小屋,春天里月桃花像一串晶白的珍珠垂在各处,秋风一吹,野姜花的白色精灵则迎风飞展。我常在那颓落的墙脚独坐,一坐便是一个下午,感觉到秋天的心情可以用两句诗来形容:“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记忆如花一样,温暖的记忆则像花香,在寒冷的夜空也会放散。
我把买来的野姜花用一个巨大的陶罐放起来,小屋里就被香气缠绕,出门的时候,香气像远远的拖着一条尾巴,走远了,还跟随着。我想到,即使像买花这样的小事,也有许多珍贵的经验。
有一次赶火车要去见远方的友人,在火车站前被一位卖水仙花的小孩拦住,硬要叫人买花,我买了一大束水仙花,没想到那束水仙花成为最好的礼物,朋友每回来信都提起那束水仙,说:“没想到你这么有心!”
又有一次要去看一位女长辈,这位老妇年轻时曾有过美丽辉煌的时光,我走进巷子时突然灵机一动,折回花店买了一束玫瑰,一共九朵。我说:“青春长久。”竟把她激动得眼中含泪,她说:“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没有人送我玫瑰了,没想到,真是没想到还有人送我玫瑰。”说完她就轻轻啜泣起来,我几乎在这种心情中看岁月蹑足如猫步,无声悄然走过,隔了两星期我去看她,那些玫瑰犹未谢尽,原来她把玫瑰连着花瓶冰在冰箱里,想要捉住青春的最后,看得让人心疼。
每天上班的时候,我会路过复兴甫路,就在复兴南路和南京东路的快车道上,时常有一些卖玉兰花的人,有小孩、有少女,也有中年妇人,他们将四朵玉兰花串成一串,车子经过时就敲着你的车窗说:“先生,买一串香的玉兰花。”使得我每天买一串玉兰花成为习惯,我喜欢那样的感觉——有人敲车窗卖给你一串花,而后天涯相错,好像走过一条乡村的道路,沿路都是花香鸟语。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东部的东澳乡旅行,所有走苏花公路的车子都要在那里错车。有一位长着一对大眼睛的山地小男孩卖着他从山上采回来的野百合,那些开在深山里的百合花显得特别小巧,还放散着淡淡的香气。我买了所有的野百合,坐在沿海的窗口,看着远方海的湛蓝及眼前百合的洁白,突然兴起一种想法,这些百合开在深山里是很孤独的,唯其有人欣赏它的美和它的香才增显了它存在的意义,再好的花开在山里,如果没有被人望见就谢去,便减损了它的美。
因此,我总是感谢那些卖花的人,他们和我原来都是不相识的,因为有了花魂,我们竟可以在任何时地有了灵犀一点,小小的一把花想起来自有它的魁力。
当我们在随意行路的时候,遇到卖花的人,也许花很少的钱买一把花,有时候留着自己欣赏,有时候送给朋友,不论怎么样处理,总会值回花价的。
11.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在通化市场散步,拥挤的人潮中突然飞出来一股清气,使人心情为之一爽。
(2)春天里月桃花像一串晶白的珍珠垂在各处,秋风一吹,野姜花的白色精灵则迎风飞展。
12.文中少女“有淡褐色眼珠的男人都注定要流浪的”一句话,有什么含义?(2分)
13.“记忆如花一样,温暖的记忆则像花香,在寒冷的夜空也会放散。”一名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4.文章较大篇幅写了买水仙、玫瑰、百合等经历,却以“野姜花”为题,试简析其妙处。(4分)
15.文末一句“也许花很少的钱买一把花,有时候留着自己欣赏,有时候送给朋友,不论怎么样处理,总会值回花价的”
三、古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宣、大数告警,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以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B.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C.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
D.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及飞一镞以相抗
B.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C.贾谊之疏疑于激
D.无不酸鼻而流涕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是作者为青霞文集作的序,其着重所写,却不在青霞先生的诗文,而是他的生平和为人。即使写他的诗文,也不重文词而重其内在精神。
B.沈青霞被流放塞外以后,眼见边患之严重,边民之惨苦,以及边塞将领的怯于御敌却勇于屠民、蒙蔽朝廷,心怀悲愤,数度哭泣感叹,并将情感宣泄在诗文中。
C.作者认为沈青霞的诗文讥刺时政,乃志士之作。作者还拿它与历史上屈原等人的作品类比,并与《诗经》对比,认为它们都是抒发怨愤之作,不像《诗经》那样中正平和。
D.本文写沈青霞其人其文,作者也胸襟毕露,其崇敬、痛惜、愤恨,也汇成一股苍劲激越之气,流转于字里行间,纵贯于文章的始末,从而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
19.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君
20.把文中画线的名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2)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宫怨
(唐)李益
露湿睛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①。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②一夜长。
宫怨
(唐)司马札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注:①昭阳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居处。②长门宫,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后的居处。
21.“柳色参差掩画楼”中“参差”一词用语精炼,不但写出了宫柳的
22.同是表现“宫女愁怨”,两诗的主要手法不同,请作简要赏析。(5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楼上》)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
23.第一段文字中画线名所反映的思想与孔子的“忠恕”思想是一致的,请简要解释什么是“忠恕”思想。(2分)
24.上述语言集中反映了孟子和有若的什么思想?请概括,并结合所学,对此作简要评析。(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冰心
【材料二】我很重要。——毕淑敏
【材料三】不要只看见别人眼中的刺,因为自己眼中也有一根梁。——《圣经》
人生活在世上,随时都会和认识的、不认识的人打交道。如何认识自我、看待他人,会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和事业。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你对此又有怎样的看法?
试以“自我和他人”为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