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所谓的方法和技巧忽悠了谁?
(2013-01-03 08:10:24)看多了博客,你就会发现,很多博友热衷于转载别人的学习方法。譬如,中考和高考即将到来,很多家长就转了大量的学习技巧。很多博文的题目也很醒目,无非是:十招教会你学好物理、8招教会你写好高考作文。有的题目更邪乎,竟然告诉世人做人的道理,例如:提醒人生的XX句话。
我昨天晚上跟一小年轻聊天,对方给我发了一个人生成长的启示。里面充斥着“只要,就”“只有,才”“我相信”。我直言不讳地告诉对方,你这都是真理似的废话,就等于告诉别人:只要你吃饭,就会不饿;只有你吃饭,才会不饿;我相信,你吃了饭,就不饿了。口号性的东西,你忽悠那些涉世未深的孩子尚可,你忽悠我这种狡猾得掉了毛的狐狸,你只能自讨其辱。
你知道作文的一个开头结尾,就有多少法吗?我看过类似的作文书,开头结尾加起来,足有30多个方法。甚至,仅开头就有20多个。你在网上百度一下,作文的开头方法多着呢,你拿走给孩子看,让孩子都背下来,孩子依然不会掌握那些个技巧。如果学生自己没货,应耍弄什么技巧,简直是自欺欺人。
更有些木头家长,热衷于捧读什么中考和高考状元的学习心得。应该说,状元们的学习技巧是管用的,但是其中蕴含的学习的感觉,却是因人而异的。譬如,学数学,要学会综合能力,善于总结,提炼解题规律。这句话貌似管用,但是,用到你家孩子身上,却是隔着千山万水。怎么总结呢?怎么提炼解题能力呢?靠的是学习的感觉,是做了千万道数学难题才会感悟出来的。如果几句轻飘飘的学习技巧,就能把学习能力传授出去,那校园里岂不都是尖子生了吗?
会读的读门道,不会读的读热闹。2011年河北省文科状元高媛写了一篇文章,无非告诉我们两句话,一是好成绩是用时间砸出来的,是从边角缝里挤出来的,不是靠剥夺睡眠时间来的;二是摆平心态很重要。前者告诉我们要勤奋,这个很容易理解。但是,第二句话,摆平心态,就非常没有可操作性。怎么摆平心态呢?告诉自己内心要平静,就算是摆平心态了吗?摆平心态的方法因人而异,就像我的恐高症,别说消除,就是想一下,内心就发慌。这种顽疾,不是说几句话就能做到的。
如果家长在大考前,告诉孩子,你要摆平心态,恐怕无济于事。相反,你在提醒孩子,你的心态不对。
令人捧腹的,还有一大堆的处世方法。很多人拿来如获至宝。其实,那些语言,也是忽悠人的废话。像真诚是做人的根本,吃亏方为大德,遇人礼让三分,君子胸怀宽广。哈哈,我读了这些,几乎要笑掉了呀。其实,这都是些废话,根本没有什么指导价值,能识字的就能编造出来很多类似的语言。“如果你走的是直路,你顺利到达,如果你走的是崎岖弯路,你虽然时间长,但能欣赏美景”,这种话语貌似有哲理,但多是自我陶醉,自我感动,对人生没什么启迪意义。
有一种最简单的处事方法: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清楚地说,没把握的事儿,谨慎地说......总之是什么事儿,怎么地说。我在网上百度一下,就遇到处世22计\36计。其实,这种计谋都是在忽悠人的。为什么呢,它们中的很多话读起来有道理,但是对现实中没有什么指导意义,没有可操作性。譬如你在途中撞车了,对方讹诈你,你还会急事慢慢地说吗?恐怕到那个时候,早已把处世格言忘到九霄云外了。
再说说目前流行的教育讲座吧。目前,颇有一些成功人士在忽悠人,很多家庭拖家带口地去听教育专家的教育讲座,结果就容易上当受骗。上当轻的,被人拽住买了些磁带和书籍。上当重的,就照搬着那些理论教育孩子。一说尊重孩子,就失去了对孩子的管教。一说锻炼孩子,就让孩子来了次几百里远足。一说启迪孩子,就搬出了前辈和名人。结果孩子学习成绩被忽视了,分数降低了,于是告诉孩子学习要讲方法,要领会教材里的知识点,我相信,只要你能全面发展,你一定会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人才。这些个父母,确实很关心孩子的成长,但就是过于相信流行的那些技巧了。结果孩子全面发展了,但一点都不突出,遇到考试,败下阵来。
你肯定会问,老胡,你质疑这个,质疑那个,你说说,处世和学习有什么技巧吗?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以前也搬用过类似的技巧,不管用啊。做人,不是靠几句格言就能教出来的。学习,不是几篇文章就能总结出方法的。
我更相信,经验只有自己总结的才管用。别家孩子玩着玩着能考第一,你家孩子能吗?不能,就别学人家的孩子去玩。也许,人家孩子背后下了很多苦功呢,你看不到。你看人家冠冕堂皇地像个人物,你知道人家在更高的领导面前像个孙子吗?你看状元们牛鼻轰轰地忽悠经验,他们背后谁没下苦功夫啊?
做人,也是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学习,只有刻苦地学下去,才会悟出来学习方法。我想,还是要有自己的处世方法吧,不要被真理似的废话晕了头脑。至于学习,恐怕你在题海里挣扎上几年,才能学会游泳。至于什么姿势,只要有利于你游得更快就中。
你见过在岸上比划游泳姿势就能学会游泳的吗?那些忽悠人的技巧和方法,就是教你在岸上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