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一期电视访谈节目,一个男嘉宾讲道,他22岁结婚,23岁生了儿子,后来夫妻感情不合,离婚。这些年,他自己带孩子,含辛茹苦,把孩子送进全托的幼儿园。终于,孩子大了,他自己也想成家了。
此时,一位女嘉宾也讲道,她是单亲妈妈,自己无论多么累,但每天晚上都陪伴孩子,让他享受一份温情。主持人问女嘉宾,你说这番话,你想表达什么意思?女嘉宾语气坚定地说:男嘉宾不够强。
我看到这个情节,眼前一阵发黑。我仿佛听到一阵阵激情满怀的鼓励——你应该以男人的骨气,为孩子撑起一片晴空;你应该在父爱里渗透出细腻的母爱,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你应该化悲伤为力量,肩负重担,勇往直前。7年前,我也是单亲爸爸。在前妻病逝后,我含辛茹苦地携着儿子,就那么艰难地一步一步,捱着艰辛的日子。那时候,家里脏乱得如垃圾场,灶台上狼藉一片。不是我不够勤快,而是我身心俱疲,我实在无法让家里变得窗明几净,一尘不染。
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对女嘉宾语重心长地说:有的时候,我们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但是我们无法做到,只能退而求其次,我想我尽到那个心,就可以了吧,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难处。
此时,我眼角里滴落几滴热泪。我是个争强好胜的人,我一直要求自己做到最好,但是,我遭遇过病痛的折磨和前妻的去世,在含辛茹苦的生活面前,所谓的事业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在很多的际遇里,我不仅没有做到“退而求其次”,而且只能苟延残喘地艰辛度日。
人到中年,我才知道,我们很多人惯于把自己的想象,强加到别人身上,过于求全责备,放大别人的无能。你升了职,你可能嘲笑别人不懂得“潜规则”。你赚了钱,你可能嘲笑别人疏于理财。你是白领,你可能唾弃大街上徜徉着的农民工。甚至,你教子有方,你可能嘲笑别人家教无方。其实,你嘲笑别人的时候,是否意识到,你升职了,当市长了吗?你富裕了,有亿万吗?你家教有方,是李开复吗?
我看到清扫马路的大姐,内心会涌出一股温暖。我探望老家的父母,内心会涌出一股亲情。大街上,我伸手接过年轻少妇散发的小广告,内心会涌出一股敬佩。甚至,我看到残疾的歌手在地下通道卖唱,内心会涌出一股感动。他们都知道什么是最好的生活,但是无法做到最好,于是退而求其次。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在生活的打拼中竭尽全力。
在那期的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还说过一句振聋发聩的话:我们可以去指责或者怀疑一个人无德,但是最好不要太过指责一个人无能,其实每一个人情况是不一样的。诚哉斯言,谁能把生活和事业都做到成功的极致?谁能在芸芸众生中成为公认的头名?拨开名利的光环,最可贵的品质,难道不就是竭尽全力、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尽职尽责?
在你最艰难的时候喝彩,那是何等宝贵的鼓励啊。它比指责更温暖,比责备更现实,比吹毛求疵地攀比更具有人情味。当他人比我们落魄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给别人制定辉煌的目标,而是要给予由衷地喝彩。我们还要记住,如果落魄的是自己,我们未必比别人更顽强,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