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守敬》:一部值得尊重的历史小说

(2011-06-28 16:52:23)
标签:

杂谈

《郭守敬》:一部值得尊重的历史小说
 

一部值得尊重的历史小说

——读长篇历史小说《郭守敬》

 

胡子宏

 

我跟李保祥老师素不相识。两年前调到文联机关工作时,曾得知他在创作长篇历史小说《郭守敬》。后来又听说,这个李保祥很厉害,没有铁饭碗,不惑之年还考取了律师资格,成立了自己的法律事务所。前些日子,苗莉老师赠我这本厚厚的《郭守敬》,乍一到手,粗略翻阅,顿觉其分量。捧读它,对李保祥老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郭守敬是我国元代著名的科学家,在天文学、数学、水利和仪器制造等方面卓有建树。郭守敬是邢台人,被誉为“中华科学之魂”、“世界科学巨星”,因此,他是邢台的一张名片。邢台人关于郭守敬的传说很多,但是相关的文学作品并不醒目。这部长篇历史小说《郭守敬》,就填补了邢台历史文化领域的一项空白。我们暂且不论小说的艺术成就,单就小说内容之丰厚、详略之得当、史料之全面而言,就足以认定,李保祥是目前郭守敬研究领域中的佼佼者。

 

写长篇历史人物小说,要克服三个难关:一是人物履历和形象不够翔实,需要作者具有丰富而切合实际的想像力;二是创作人物形象,记述人物事迹,需要查阅大量的史料,必须要耐得寂寞,下足功夫;三是小说脉络和创作梗概需要一个明确的思路,既要详略得当,又不能巨细不分。显然,李保祥在创作《郭守敬》前做了大量准备。他翻阅了大量史料,如《元史》、《资治通鉴》等,又奔赴外地,查访郭守敬曾经到过的足迹。一个60多岁的老人,在查访资料后,还要伏案笔耕,如蚂蚁啃骨头那样,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了60万字。这种治学和写作的虔诚、踏实,堪称年轻人的榜样和楷模。至少,就笔者而言,60万字的写作量,想起来就有点不寒而栗的感觉。

 

《郭守敬》以传统的章回小说形式,运用评书式的流畅语言,讲述郭守敬的故事。各章节如珍珠相联,节节递进,具有一定的悬念——这是历史人物小说创作中很得体的手法。小说中,既有对史料中历史人物的记述,又虚构了一些人物,使得小说情节更加生动。从“受祖训小守敬口中发奇问”到“敬业为民著书立说传后人”,郭守敬一生成长的脉络,依次推进。每一回都布置了小说的悬念,吸引着读着的阅读欲望。没悬念就没有情节的递进,这是小说创作技巧的应有要义,在此意义上,小说创作无疑是成功的。

 

60万字的小说,捧读于手,让人感到了郭守敬的丰功伟绩,又体味到其中凝聚的李保祥10多年心血。写郭守敬,既要人物形象丰满,又要反映他的科技成就,60万字篇幅,详略未必合适,文字未必鲜活,但笔者依然对李保祥老师敬佩有加。他以兢兢业业的创作态度和对家乡这批热土的挚爱,填补了我市人物传记写作的一项空白,非常值得尊重,值得我们献上由衷的喝彩声。

 

(《郭守敬》,李保祥、李婧著,花山文艺出版社20115月第一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