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年河北中考作文补题技巧浅析》发《邢台教研》

(2011-03-19 19:54:53)
标签:

杂谈

《2010年河北中考作文补题技巧浅析》发《邢台教研》

《2010年河北中考作文补题技巧浅析》发《邢台教研》

 

 

2010年河北中考作文补题技巧浅析

胡子宏

 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是:请以“         来了”为题,写一篇文章。考题要求考生把标题补充完整,文章不少于600字。应该说,这是一篇经过了精心策划的考题。初中生写这种半命题作文,可谓轻车熟路,审题上难以发生失误。要知道,小学时,学生就写过《春天来了》之类的短文。“        来了”,可以看作一个故事或情景的开始,也可以引出一篇议论文的话题。考生可以张开想像的翅膀,去选材,去提炼主题,去抒情。

 出题者对这篇作文的立意并没有时间、处所的限制,也没有“题眼”的约束,学生审题时难度不大,但把作文写出新意来并非易事。窃以为,写这类文章,考生在写作前必须要确定自己擅长的“题眼”。如果“题眼”不精彩,作文的立意就难以出彩。“题眼”要想精彩,补题必须生动。今年的中考作文,补题补得好,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儿。

 笔者了解到,不少考生在为中考作文补题时,习惯于在“          来了”的下划线上,填一个名词或词组,如:春天来了、夏天来了,世界杯来了、毕业的时间来了┅┅其实,半命题作文标题的下划线里,能填很多内容,也可以出现标点符号。如果单纯地补题为“什么什么来了”,作文的立意就容易受到约束,单就标题而言,老师在阅卷时就难以眼前一亮。

 笔者以为,就“          来了”之类的半命题作文而言,补题技巧很重要,至少可以有以下几种办法。

 第一、主谓式补题法。这种补题法是最简单的方法,考生可以用“什么什么来了”来补题,如:夏天来了、世界杯来了、新的生活来了、我们
来了,等等。这类标题,不容易出彩——因为考生把“来了”之前,固执地要确定一个主语;这个主语只能是一个名词或词组,不容易使标题生动起来。不过,脑筋灵活的考生,可以在“来了”之前加一个偏正词组,使文章立意活泼起来,如:激昂的青春来了、久违的感动来了、期盼已久的暑假来了,等等。这种补题法,比单纯的“单词+来了”更容易使阅卷老师喜欢。

  第二、复句式补题法。所谓复句式标题,是要在下划线上出现标点符号的。2008年中考的半命题作文题是“那一刻,我们      ”,面对今年的作文命题,考生在补题时,为什么不让标题像2008年的作文题目那样生动呢? 考生可以拓宽一下思路,把“什么什么来了”当做一种结果,前面加上一个条件,如:战胜挫折,成功就要来了;熬过了艰辛,希望就要来了;捱过黑暗,光明就要来了;在我苦闷时,友谊来了;等等。笔者在得知中考作文考题后,曾经写过两篇同题作文,标题分别是《宽容一下,好日子就要来了》(写夫妻之间发生纠纷时,要注意忍让和宽容)、《铃声响了,妈妈却不来了》(“我”上幼儿园时,放学铃响了,妈妈总是即使接“我”回家;后来,妈妈去世了,放学铃响了,她却再也不能来接“我”了)。我认为,这种标题比一般的“主谓式补题法”要生动。

  第三,反弹琵琶式补题法。按照通常的补题思路,对今年的中考作文,该补题成“什么什么来了”。转念一想,如果把作文题目补题为“什么什么不来了”,何尝不是另辟蹊径呢?譬如:错过了花季,青春不再来了;错过了,机遇却不再来了;等等。我想,这样的标题,会使阅卷老师感到眼前一亮。如果考生写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或者说理充分的议论文,阅卷老师不会吝啬笔下的分数。

 第四、组合式补题法。我们要注意到,“来了”中的“来”,可以组成好多词。譬如,站立起来、进来、到来、归来等等。作文的要求之一就是考生要把题目补充完整,并没有其他限定,那么,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写一篇《身残志坚的女孩站立起来了》、《深夜敲门,爸爸归来了》、《初中毕业的时刻终于到来了》等等。窃以为,这种补题方法,不仅不会让阅卷老师反感,而且应了“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的要求。

 第五、动态式标题。开动一下脑筋,考生还可以把标题补得生动些。譬如:盼着,盼着,世界杯来了;听,那惊蛰的雷声来了;走着走着,青春就来了;等等。这类的标题,能使考生充分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如果写记叙文,很容易在叙述故事后,描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让读者产生共鸣。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今年的中考作文,充分验证了这一说法。其实,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考生在确定作文标题时,应该采用一下上述的“复句式标题”、“动态式标题”、“组合式标题”等。这种标题在很大程度上比机械的“主谓词组式标题”要生动和新颖。建议中学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启发学生拓宽视野,开动脑筋,给作文起个让读者“眼前一亮”的标题。

 以上是笔者对今年中考半命题作文补题的几点分析。由于对作文教学经验不够丰富,上述陋见仅仅出于自己的写作积累,请在校语文老师批评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