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瞎猫逮住死耗子:我逮住了金华中学初三语文作文试题

(2010-11-28 15:54:11)
标签:

杂谈

功夫不负有心人。即使是瞎猫,只要功夫足够深,就有可能逮住死耗子。何况,我是一只并不笨的捕鼠猫。我很自豪地宣布,我逮住了金华中学初三语文作文试题,而且基本上是原题。

 

下面是金华中学初三语文作文试题:美国作家克里腾登写过一篇题为《母爱的价格》的文章,指出如果母亲的日常工作可获薪水,合理的年薪约为6万美元。母亲们做这些工作,做得做得纯粹,乐此不疲,头发做白了,腰做弯曲了,眼睛做昏花了,她们也毫无怨言。子女们在享受母爱的同时,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欠下了母亲那么巨大的一笔薪水。其实,不管是母爱、父爱还是其他亲人、老师对我们的付出的爱,都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只有我们懂得珍惜,才会体会到其价值。

 

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下面是在今年6月19日辅导初中学生作文时的资料——

 

作文考试训练

(一)珍惜所有

    一个残疾人来到天堂找到上帝,抱怨上帝没给他一副健全的体魄,上帝什么也没说就给残疾人介绍了一位刚刚死去的朋友,他感慨地对残疾人说:“珍惜吧朋友,至少你还活着。”

    一个官场失意被排挤下来的人找到上帝,抱怨上帝没给他高官厚禄,上帝就把那位残疾人介绍给他,残疾人对他说:“珍惜吧,至少你的身体还是健全的。”

一个年轻人找到上帝,抱怨上帝没让自己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尊敬,上帝就把那位官场失意的人介绍给他,那人于是便对年轻人说:“珍惜吧,至少你还年轻,前面的路还很长。”

     冷静下来审视自己,珍惜拥有才是明智之举。

     请以“珍惜拥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或描述经历,或抒发情感,或表述说明,或阐述观点,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②字数不少于800字,诗歌不少于15行。③题目或正文中不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若需要请用A、B、C等字母代替。

(二)震撼

当你看到柳絮飞扬,你会为它为繁殖生命而不计成本的“奢侈”所震撼;当你看到青松挺拔,你会为它不畏严寒的傲骨所震撼;你会为丛飞放弃救治自己的生命资助贫困儿童的义举震撼;为刘翔稚气未脱却如此阳光自信而震撼┅┅世间让我们震撼的东西太多了,你可曾用心感受过?

请以“震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诗歌除外)(3)字数在800字以上。

上述作文的几点指导

一、话题不是作文标题。话题作文,其实无非把你作文的中心思想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你选择你擅长的一方面就可以了。譬如,上面作文题目中,所谓“珍惜拥有”和“震撼”,不是让你以此为标题,而是让你在作文立意中,必须以此为中心。

上文中的“珍惜拥有”,其实,跟半命题作文中的“拥有       ,我      ”有一定的相似。只是,学生在立意的时候,必须是正面的。写生活中你珍惜的一种东西,譬如亲情、友谊、理想、信念等等。

这个作文,开头要用回忆的口吻去记忆去描述往事或者此刻的拥有。末尾抒情时,要落到“珍惜”上,把拥有的东西,视为一种财富。结尾的画龙点睛,是很关键的。这篇作文,可记叙,可议论,作为初中生,写散文式的记叙文最好。

“震撼”是什么意思呢,无非是让你写你心灵中难以忘怀的感动。说白了,你就是写类似于“一件难忘的事”的一篇作文。而这种难忘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多。譬如抗震救灾的捐款仪式;譬如身边一位身残志坚的残疾人模范;譬如大雨中指挥交通的交警;譬如家庭中父爱母爱的一些感人片段。记住,最后结尾的时候,依然要注意,最好出现震撼一词。在抒情的时候,语言要流畅,适当地用排比句或者修辞句。

二、确定你喜欢的一种文体。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允许考生自由发挥。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观察能力强,生活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想象丰富,擅长编写故事,不妨写写童话、寓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不妨写成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会非常出色。

最可怕的是写成非驴非马的问题。你写记叙文,却发了那么多的议论。大家要记住,议论文,就是开头阐明一个论点,接下来就是拿事例或者数字等论据,去论证。记叙文,就是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说一件或者几件事,最后归纳一种哲理或者感悟。

三、明白了立意和文体,接下来最关键的就是给文章起一个什么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要为自己的作文起一个比较好的标题。在写标题以前,你要确定你自己写什么事,围绕自己的事,起一个具体的标题。譬如,老师曾经有过《那年那场漫天大雪》、《没读LAME的一课》、《心中栽棵苹果树》、《那夜,金钱灼痛我的爱》、《听,父爱在耳边浅吟低唱》、《母爱总是第一名》、《找下去,总会有座位》、《儿子,你是我心尖最柔的爱》等等。大家可以对照本次的2篇作文,模仿着起一个标题。

四、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善于联想。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要求考生放开手脚,尽情地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善于多方位地展开联想,这样,才能生发出丰富多彩的思路来。比如话题“风”,你可以联想到自然界的风: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等等;你还可以联想到社会风气:拍马风、送礼风等等;你可以联想到一种像风一样的流行时尚:金庸热、韩寒热等等;你甚至可以联想到假如你是风,假如你遇到风等等。

五、写出新意。话题作文既然是应试作文,总得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感觉,得—个好的分数。因此,写出特色、写出新意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独辟蹊径”,也就是要求我们在立意上要有特的感悟,不入云亦云;选材上要有独到的眼光,不陈题旧话;构思上要独具匠心,不四平八稳,波澜不惊语气上要有独到的魅力,不平铺直叙泛泛而谈。

 譬如,“珍惜拥有”这个话题,如果你写珍惜父爱母爱,写爸爸妈妈为自己做饭辛苦,就显得太简单了,没什么新意。写“震撼”这个话题,如果你写一个模范人物给你的震撼,也不会很有新意。大家要想想,当你写一件事的时候,别人会不会也在写。譬如,有篇半命题作文《战胜         》。很多同学会写“战胜挫折”之类的话题,这样写起来,新意就不够浓厚。如果起成“战胜心头那股阴郁”、“战胜那股难言的自卑”、“战胜自卑,我如此坚强”等等,这种标题,多少比“战胜挫折”要有点新意。

六、适当运用材料。话题作文给了你一些材料。不能不用,不能都用。大家在构思作文的时候,要想着,恰到好处地用材料中的一些语言。

 

下面是我自己在10年前写的与“珍惜”有关的散文,水平当然比初中生要高一些了。

 

懂得珍惜才会幸福

胡子宏

外祖父姓管,祖传管氏膏药的配方,专治风湿、类风湿和骨质增生等病症。此膏药系三伏天的阳光下曝晒而成,贴在身上,其能量与体内的寒气相克,奇痒无比。

 

外祖父在年轻时没有指望靠管氏膏药养家糊口 。近些年,年逾古稀的外祖父却靠配制膏药步入小康。有时,普通的一贴膏药外祖父竟然索价三五十元。即便是远亲近邻,外祖父也愣是不肯降低价格。甚至,我这个外孙也暗暗地埋怨起外祖父贪图钱财。

 

去年冬天,天气乍凉,我的膝关节突然酸疼起来,医生说是患了风湿。念及管氏膏药的神奇疗效,于是驱车回到老家去找外祖父。老人家细心地为我配制了几贴膏药,叮嘱说:“假如是素昧平生,一定会索要高价,你是外孙,自然不会要钱,记住,膏药在半夜就会发痒,无论如何,千万不要揭掉。”我点头应允。

 

回到城市,遵照外祖父的嘱咐,我在膝关节贴了膏药。孰料,晚上正在睡梦中,膏药药性发作,膝关节果真是奇痒无比,让人坐卧不安,欲哭无泪,仿佛有无数小动物的爪子在挠。最后实在难以忍受,干脆揭了膏药,才沉沉睡去。

 

天亮后,我尚在睡梦中,外祖父便打来电话询问膏药的疗效。我大诉膏药的奇痒难捱。老人家在电话那端暴跳如雷,催促我赶快把膏药贴上,越痒越要贴。半信半疑之间,我又贴上膏药,当天晚上,那膏药依然痒得我彻夜难眠,但咬牙坚持着忍了两日,后来膝关节出了密密麻麻的小水泡。膏药果然是“神贴”,从此膝关节不再酸疼,伸缩自如。

 

前几天,我回老家探望外祖父时,认真探讨了管氏膏药的奥妙。外祖父说:膏药发痒发热,说明正在产生疗效。可是亲戚邻居之间,碍于情面,多是免费赠予。许多亲友难以忍受膏药之痒,极度痛苦时,便一揭了之,再神奇的膏药也就成了废物。有些远道而来的穷苦病人,向他们索高价,即使膏药奇痒难捱,但念及膏药是长途奔波和花高价而买,硬是坚持下来,膏药就彻底发挥疗效,病症得以根治。

 

外祖父的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许多亲友免费讨得管氏膏药,却不信服此药,皆因为在难捱其痒时,不再珍惜,干脆一揭了之。而那些远道而来的病人,即使膏药奇痒,却懂得珍惜,使得药效彻底发挥,疗效甚好,于是管氏膏药被他们视为“神贴”。

 

管氏膏药虽为良药,但疗效的优劣,皆在于珍惜与不珍惜之间。想来,无论是生活的幸福还是事业的成功,往往在付出巨大的代价后才显得弥足珍惜。当你认定一种目标,如果能够善始善终,懂得珍惜,甘于忍受痛苦,往往会苦尽甘来。你耐不住痛苦,就容易半途而废。管氏膏药如此,世事和人生的很多道理,同样蕴含着异曲同工的奥妙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