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我家和课堂上的诚信故事
(2009-06-16 00:21:14)
标签:
杂谈 |
想起来那事,我就觉得蛮好玩的。
上周四,老婆单位发了一张购物卡,可能当作防暑降温的福利。发的卡是单位对面超市的。后来,老婆和小姨子带着娃娃就去持卡购物。大包小包买了不少,琢磨着有200元了,就出来结账。
收银员拿算盘算,噼噼啪啪的。老婆不放心,就拿笔计算。末了,全部货物的价格是201块5。老婆拿出了1块5,然后拎着东西回家。
半路上或者是回家来,老婆忽然想起,那200块钱的卡还没有给人家呢。我回到家后,老婆向我说了这个情况。我也觉得蛮有意思的。这不是白拣了200元吗?
周末闲了,我还是受邀去给常春藤趣味作文培训班上课。上课的时候,我组织了学生之间的一次趣味互动。我把老婆买东西忘记给购物卡的事情讲给学生。我注意强调了3点,一是那个超市商品价格高,服务态度不好。二是不给他购物卡,他也不知道。三是二百元可以买很多东西,又不是我偷的,有必要偿还吗?
学生就给不给购物卡展开了争论。给有给的理由,不给有不给的借口。看着学生的争论,我心里蛮高兴的。干脆,我让学生分成两列,教室左侧的是主张把购物卡给超市的学生,右侧的是不主张给卡的学生。人数参半。
我让两队展开辩论,各自展开自己的理由。主张给卡的学生说,诚信是人的美德,不给卡,就缺乏诚信。不主张卡的孩子说,那是家黑店,平时不知道坑害了多少消费者,不给他卡,当作一次惩罚。
争论来争论去,最后,问题被我一句话轻易解决了,我说,第一,200元重要呢,还是人的品德重要呢?第二,超市态度好不好,跟我是不是有诚信,是两个问题,态度不好是他的过错,品质不好是我的过错。接着,我又问,你们重新排队吧。顿时,右侧的学生们轰隆一下,都排到了教室的左侧。
我告诉同学们,人都有趋利性,这是人的本能。沾便宜是任何人的心理常规,这跟我们见到好吃的东西难免流口水是一个道理。我也沾过便宜,我甚至我也做过缺德的事情——上初中的时候,我还伙同别的同学偷过别人的本子,至于偷瓜掠枣之类的勾当,我干多了。但是当时更多地是把那种偷盗,当作一种游戏,因此没有受到过良心的谴责。如今,我给同学们讲这个事情,是想告诉同学们,将来同学们写文章,你的文字反映的就是你的禀性,你只有品德高尚了,你的文章才会达到高层次的立意。
人的品德其实是很微妙的东西。你做一件心安理得的好事,只有一个理由:品德。你做一件不心安理得的事情,你肯定会找很多理由,譬如,这钱这卡又不是我偷的,譬如,那超市太黑,那服务员服务态度不好。等等。
那天中午,当我得知老婆忘记给超市购物卡后,我对老婆说,这卡当然我们要不得,我们有2个儿子,我们要为我们未来的美好生活积德,尤其是,我们不给人家这200元,良心不得安宁,贪200元的便宜,换来良心的不安,不够本呢。
下午,老婆就去了那家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