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前些日子,我一时冲动,在博客上留下了《我害怕:我也许是第2个“范跑跑”》一文,引起了博友的支持或反对。与此同时,围绕范跑跑的议论,无论是从民间还是在网络上,从来没有停止过。
刚有消息说,教育部取消了范跑跑的教师资格,随即,本地的教育部门又说范跑跑本来就没有教师资格证书。跑跑就职的蜀光中学校长的表达是,学校没有开出范跑跑的意向,但是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给了压力,于是就把范跑跑解聘了——令人称快的说法是开除。
起初,反对范跑跑的人很多,后来,网络上忽然对范跑跑的言行转了方向。6月7日,范跑跑做客凤凰卫视,与嘉宾郭松民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后者义愤填膺地斥责范跑跑为“无耻”、“畜生”、“杂种”。很快,郭松民被称为郭跳跳——他的貌似正义和崇高的斥责,非但没有赢得网友的赞赏,倒使得很多网友对范的批判,转向对他的理解和支持。
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范跑跑赢得了那么多人的理解和支持呢?我个人觉得理由有以下几个:
一、这个市道,很多人都在伪装自己,连真小人都那么少见了。
范跑跑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这种处事态度,也许不会为众人接受,但是,他难得地表现出一种真实,他没有面纱,没有戴面具,赤裸裸的暴露内心。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能有几人呢?
二、范跑跑真诚而无耻,但是,更多的人既无耻又不真诚。
如果从为人处事的角度讲,我们最好是既真诚又崇高。可是,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呢。我们会用很美好的语言去赞美在地震灾难中那些为了学生而献身的老师,但是,作为道德标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达到牺牲和献身的高度。想想那些误人子弟的为人师表者,想想那些念空理论的腐败分子,想想那些冠冕堂皇的伪君子,想想更多的又虚伪又无耻的小人,范跑跑好歹还占了一个真诚和坦白呢。
三、理论的高度和现实的考验从来不是合拍的。
郭松民写出了那么多的时评文章,谈起理论来头头是道,但是在现实中,未必比范跑跑高明到哪里去。身居高位的领导未必不是腐败分子;满腹经纶的教授未必不是伤风败俗的伪君子;讴歌爱情的诗人未必能够处理好跟爱人的关系;写了那么多爱情散文的作家未必赢得理想的爱情;做警察的未必不偷盗;等等。理论归理论,现实归现实。当郭跳跳貌似义正词严地指责范跑跑时,连他自己事后可能都会意识到,他太“左”了。如果做个换位思考,郭跳跳在地震来临时,能够正义凛然,先人后己大公无私吗?也许他会说他能,但是现实中未必能。杀人犯被枪决前,头硬得很,一到刑场就尿了裤子。原形毕露比伪君子要可爱得多。
四、网友为什么会理解范跑跑呢?
每个人都会有潜在的“赌博效应”。几个哥们,平时玩得很好,关系很铁。但是,一旦一期玩麻将去赌博,就会斤斤计较起来。利益面前,原形毕露。考验面前,真相尽出。很多网友理解范跑跑,不是把他的行为当作道德标杆,而是觉得他没有撒谎。而且,很多网友包括我自己,也在考虑,假如我们也在地震现场,保不准也跟范跑跑一样,先撒丫子跑出去再说。再崇高的人也是动物,求生是动物的第一本能。因此,我们理解范跑跑的理由,不是因为他做得多么崇高,而是我们未必比他崇高到哪里去。
说了那么多,范跑跑的逃跑,作为教师,确实有其失责之处。为人师表者,不仅教授的是知识,而且还有道德的表率作用。因此,范跑跑之跑,与一个教师的形象,确实不太符合。他的求生无可指责,但他的言论,无论怎么新潮,都是作为教师所不齿的。就像冲锋的士兵,战场上不能怕死。而教师在灾难来临时,对学生的拯救,就犹如战场上的士兵,必须敢于牺牲。
范跑跑被辞退了,也好,他终于自由了。我有一个很好的建议,建议他做自由撰稿人。我相信,他写起时评来,以北大历史系毕业的功底,肯定比郭跑跑的水平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