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王树增的新作《长征》

(2006-12-06 00:48:13)

一幅长征史诗的工笔画
——读王树增的新作《长征》
 

2006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进入下半年,10多家出版社赶趟儿似地推出了关于长征的著作。这些书籍装帧典雅,内容厚重,但定价之高几乎超过了读者的心理承受力。在粗略浏览了这些长征书籍后,我最终选读了王树增的新作《长征》。

捧读该书,我很快沉浸于作者的讲述中,酣畅淋漓的笔触令人欲罢不能。作者从红军第六军团的艰苦突围写起,用50多万字的篇幅,描述了长征艰难卓绝的各个细节。在以往,我们对长征的认识,多是抢渡大渡河、四渡赤水、强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等故事,阅读了《长征》,才知道,这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战略大转移,每一步都发生了或悲壮或精彩的故事。笔者仿佛一位沉稳优雅的评书表演艺术家,不折不扣地把跌宕起伏的故事,交待给每一位用心品味的读者。

相信很多读者跟我一样,读完《长征》,才知道,红军的战略大转移是全方位的,而中央红军在经历了一年的浴血奋战后,终于到达了陕北吴起镇,这仅仅是长征的一个段落,其他红军部队,则经历了更加曲折艰难的征程。以往,即使是研究长征的专家们,多半会对红二十五军轻描淡写,而 王树增以中央红军大规模的军事转移为主要线索,同时挥墨如泼地讲述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的历史,展示了同一时间里各路红军在不同地点进行的艰苦战斗、行军和突围。这才是真正的长征图景,这才是长征的本真面目,相比去其他长征著作,这本《长征》,会带给读者更多的收获。
 
多年来,无论是文学界,还是史学界,对长征的叙述,往往停留在党史、军史的层面上。王树增的《长征》则以细节取胜,书中描述了红军征程的极多细节。无论是人物心理的刻画还是战斗的每一环节,乃至行军途中的村庄,作者都以再现的笔触,展示出万里征程的艰苦卓绝。如果没有这本书,也许,读者不会知道长征途中牺牲了那么多的将领和战士,不知道领导集体的争论乃至斗争,是怎样决定了红军的命运。如果说其它一些长征书籍是忽视了战争细节和人物形象的大写意,那么,这本《长征》,无疑是一幅细致入微的工笔画。
 
作为读者,我们应该钦佩王树增的严谨细致的治学精神。《长征》首次披露了许多读者从未领略的历史真相和大量资料,无论是红军的一封电报、一条标语、一张布告,乃至一个村民的讲述,都凸现出作者为写作这部宏篇巨著而耗费的心血。我们尤其应赞赏,王树增生动活泼地讲述长征壮举中的许多感人小事,字里行间弘扬了长征所体现出的信念力量。读者通过精彩纷呈的细节,会更加亲切、更加真实地感触长征的艰苦卓绝,眼帘下,似乎映入了绝处逢生的胜利旗帜。
 
 在充满物欲的生活里,《长征》中的讲述,令人领悟到弥足珍贵的精神内涵。作为一位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耗费了六年的时光,终于精心打造了这部厚重的巨著。相比之下,其他有些关于长征的著作,更像是为了迎合长征胜利70周年的图书市场,不仅在史料上占领不够,而且创作态度有些漫不经心。尽管《长征》53元的定价令人咂舌,但对于爱书人而言,堪称物有所值。
 (《长征》,王树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定价53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