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与林声老师一家的感情之三

(2006-05-17 17:11:06)
拖延了两天,今天得了些空闲,坐在办公室里继续写与林声老师一家的感情故事。
 
前天晚上,林声老师专门打了一次电话,嘱咐我这也不要写,那也不要写。唉,瞧瞧,他的性格的特色出来了吧。做什么都要考虑某种顾忌,担心别人会想什么。其实林声老师很佩服韩石山的,但是读了人家那么多的博客,一点也没有学得来。都50岁的人了,政\治前途结束了,工作上也二线了。有什么可怕的?唉,胆小慎微了一辈子,从文\革中出来的这代人,也许被政\治运动害得比较谨慎了。这个性格跟80年代后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我与林声老师的通信是从1986年秋天开始的。通了4年的信,而且比较密集。现在想来,人生中,能有几人能够在4年中陆续不断地写信呢?可惜当时没有网络,否则自己的校园生活也会显得精彩些。谈恋爱也不会那么辛苦了。譬如追求某个女孩子,直接写电子邮件就是了。
 
4年大学,回家了几次,每次回家都要去胡老师家。甚至跟小辉小晔在一个床上度过了一个暑假。因此,我经常想,跟两个兄弟是一个床上摸爬滚打出来的。具体嬉闹的情景,现在似乎淡忘了很多。那是一段最美好的青春韶华,只是,两个弟弟都面临着升学的压力,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记得有一次从北京的大学赶到县城,已经是深夜了,还下着雨,无奈,只好到林声老师的住所去避难。他送我冒雨回到了老家。这个情景是经年也难忘记的。
 
跟陈辉的认识,也是缘于偶然见在老师的宿舍里读了她的作文。点到为止,不赘述,以免黯然。
 
其实,最深刻的记忆,还是他的泪水。北京中国科技馆的建平叔叔是林声老师的堂弟,两人关系很好。有一次,林声老师利用买卷子的机会,去了北京,我们一起在建平叔叔那里见面。记得是在晚上,我们一起在建平叔叔家喝酒,喝着喝着,林声老师就忽然哭泣起来。我清楚地记得,他哭泣的是当时生活的拮据,两个孩子都这样大了,生活还那么拮据。建平叔叔默默无语,而我也不知所措。
 
那次哭泣的16年以后,我也陷入了拮据之中。生活的拮据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生活的压力。上有老小有小,没有基本的资金储备,日子确实不好过。这时候,我才理解了林声老师的心情。我吸收了建平叔叔的不羁性格,同时也吸取了林声老师的动情。现在我敲打这些文字,或者独处的时候看什么书,眼泪就容易默默地流出来。
 
你跟了什么老师,就会受到他的影响。无论什么影响,都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在人生的各个细节。
 
跟林声老师的交往,是我除了家人以外,相处最多的。有时一段时间没有联系,就会通过电话联系一下。彼此问候并了解一下彼此的生活。其实,就像父子的亲情一样,感情深了,倒不容易在日常生活中表示出来。与老师的谨慎相比,我倒是过于张扬了。我做什么事情,如果有些成绩,就容易夸耀自己。即使失败了,也没有觉得怎么耻辱和没有面子。我输掉了仕途,输掉了金钱,输掉了爱情,输掉了名利,但是,我没有输掉心态。什么样的境遇我都能抗,咬牙,就抗过去了。妈妈死了,前妻死了,大哭一场,还是要快乐地生活。我一直觉得老师没有我那么潇洒。感谢胡建平,他使我懂得怎么活出自己的风采来。有时,功利都是让别人看的,而自己喜欢的享受,才是自己的幸福。
 
想到自己的写作,首先要感谢林声老师的启蒙。学生最初总是要模仿老师的。于是,我在参加工作后,也是走上了写稿投稿的道路。当我买了电脑搞写作之后,林声老师开始向我学习了。我的报刊地址,我的投稿模式,乃至我的写作模式,多被他和老家的一些文人做了参考。关于报刊地址,我确实舍不得给别人,因为凝聚了自己很多的劳动。我只对陌生人才隐瞒了自己的地址本,把以前的老地址应付过去。但是对林声老师从来没有隐瞒的。记得有一次,我回老家把地址本让他看,他好象猜疑不是最新的。其实就是最新的,当时我整理的报刊地址已经够全了,再新能新到哪里去呢。记忆中,地址本对老师对董保刚等,从来没有隐瞒过什么。其实,写文章拼的是文字实力,多掌握几个报刊地址,也多挣不了几个钱。
 
 
写稿挣稿费,是件很有乐趣的事情.后来,林瑞叔叔(老师的弟弟)和胡小晔也开始像我那样大面积撒网了。文章发表量逐渐提高,我们村也接连出了几个作家。胡老师在我大学毕业后假如了作协,和韩晓云是一拨的。我是95年,好象至少晚了3年。老师加入作协的消息,还是我写的呢,发表在日报上。
 
再后来写书评。写书评也是被逼迫出来的。所谓的时效散文已经写腻了,写泛滥了,懒得再写。老师写了一篇陈寅恪的才气,一下子启发了我。顿时,我接连写了几个书评,譬如梁晓声的任性,毕淑敏的母性等等。好象是几个性的文章,接连发表。
 
 
有时写文章完全不用绞尽脑汁的,刹那间的领悟,就能找到一条新的道路。
 
老师那一代文人确实是做了很多学问的。至少他们读书时间比我们这一代人,多了20年。当我们浮躁着写东西或者干工作的时候,他们在读书。因此,在写作上,我从来不掉书袋,我给老师说过,吊书袋,在我认识的写手中,还没有谁能够超过他的。
 
文化积淀和文学修养,容不得较劲,或许你发表过很多文章,但是未必能够达到很高层次的文学修养。这方面我是服气的。现在小晔也在不断地读书,读各类历史、文学书,我内心有些浮躁,稳定不下心情来,于是在做学问上,差距不小。
 
 
现在老师的2个儿子经济条件都比较好,应该不会为生活的景况而感慨了。记得2001年的夏天,我在胡老师家聊天,彼此打听起家庭条件,我很洒脱地说,我的折子上有20万呢。过了两年,我的折子就成了负数。看来人生的变数很多。现在我很坦然地承认自己没有钱,但是好歹有过小康的生活。呵呵,现在保持平和的心态,快乐地过日子。我和老师都是心态平和的,只是,我这个家伙,已经没有了张扬的资本了,否则还会继续张扬的。张扬是没有什么错的,关键是没有什么可张扬的了。老师的观念不一样,也许他认为张扬容易遭人的嫉妒吧。而我则认为,人活在世界上,假如没有哪一方面,遭人家的嫉妒,那就活得没有任何闪光点了。
 
因为疾病和各类的波折变故,我和老师一样走过了坎坷的前半生。我得益最大的不仅是学问,而是一种生活态度,无论我的不羁和张扬,还是老师的谨慎和内敛,我们都懂得,生活中的很多景遇必须学会忍耐,必须永远都要直面无奈。
 
 
春节以后没有见到老师了,每回一次家也是很匆忙。但是无论如何,我每次回味起成长的历程,会默默地联想到他。人的青春时期,必须有一个引路人的,老师便是我的灯塔了。我应该感到幸运。
 
假如没有胡林声的影响,我的生活肯定是另外一番模样。也许所谓的文学爱好,仅仅是心里难以萌芽的种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