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中国女排的代名词,中国体育的坐标,华夏儿女的英雄代表,龙族精神的核心成员......
20多年前,郎平是冲锋陷阵驰骋疆场的女排队员,20多年后,郎平依旧是世界体坛的弄潮者,风口浪尖之上,把握着自己的人生风舵,精彩而稳步地与时俱进。
夺冠的辉煌历史,造就了无数激情儿女奋发向上,用女排精神激励自己的前进。郎平的咆哮,不仅仅成就了女排,更激醒了无数热血青年。而10多年前,郎平的王者归来,两度冲锋,两度垂败,可不以成败论英雄,无冕之王的桂冠让黑暗中的女排依然光芒万丈。在飞越大洋彼岸之后,郎平开始了她人生中新的征程,世界杯的季军仿佛让我们看到了1995年的她,熟悉的奖杯,熟悉的过程,但谁都不曾预料,在95年的季军之后,96年和98年的她两度向冠军发起冲击,因此,谁都无法预料郎平在北京赛场所蕴藏的能量。
郎平是英雄,以前是,现在是,将来肯定也是。她可以轻描淡写的化解唐娜所百口莫辩的一道道难题,这就是她的魅力与她的个人能力。何智丽于她面前,只能以仰望的角度去瞻望郎平。
郎平,永远都是主流的郎平。
郎平,对于她个人来说,是极度成功的。
但可悲的是,郎平所从事的运动却依旧难复主流的颠峰时代。
现在的社会,更多强大的舆论塑造出了一个个辉煌无比的足球巨星,篮球巨星,网球巨星,而曾经在中国几乎是民族灵魂的女排却江河日下,甚至河南女排和北京女排等队伍在联赛中是以“裸奔”的方式浴血沙场。
而排球巨星,郎平之后,几乎已无人再在世界体坛大家庭占据一席之地。
哪怕是在中国。
即使90年代的孙月,即使2000年后的赵蕊蕊,都无法做到大名鼎鼎乃至家喻户晓或如雷灌耳的地步。
市场的失策,导致一败再败,未能好好把握“郎平”的品牌,未能像郎平一样,紧跟潮流,把握好市场的风舵,从而导致了今天的破碎局面。即使两个冠军,也无法挽救排球运动的地位。
面对郎平的屡屡成功,
在我们很多排球迷屡屡建议郎平再次回国任教的呼吁
我们更多的是否该建议郎平回来做我们的排球协会的主席呢?
她的成功,她的经验,她的魅力,也许对于排球的推广和普及,以及排球项目在中国体坛地位的提升,也许会有更大的帮助。
郎平,洗尽铅华依旧倾城,而中国排球,职业化的几乎就快裸奔了。
其实,今年的6场中古大战还是相当成功的,至少在浙江,每场比赛都有市长级别的官员亲临现场,而门口的黄牛泛滥,更间接的体现出了排球所存在的潜在巨能。相信接下来郎平所率领的美国二队与天津,八一,江苏,浙江的四场比赛,也会掀起另一股巨大的女排热浪。
屡屡成功的背后,我们排协的决策层难道还没有系列的排球推广计划么?
如果仅仅指望“奥运夺冠”能提升排球影响力的话,那麻烦您还是洗一洗,早点上床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