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去静安寺的季风艺术书店去买小说,所以也总能路过那条漫长的地道。那里总有一两位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大爷在那条通道里拉奏二胡讨还生活。我很多时候都会给上一两块钱,每次有零钱基本都会给,虽然他们已经成了职业乞讨者,但是他们的确是身有残疾,而且年纪也很大了,他们不会主动低头向路人讨要,而是用二胡的旋律来打动行色匆匆的过路人。但是我不太喜欢一个小伙子,他也总是拿着吉他在那个热带鱼缸那里,他衣着光鲜,自弹自唱,但反而总能让很多都市人低头弯腰给他大面额的钞票。而那两个残疾老伯收获的都是硬币。我不明白,为何同样是乞讨人,为何收获的却不一样?过路的人们难道对乞讨者都要用行动来进行区分。难道给付衣着光鲜行动敏捷的小伙子钞票就是高雅时尚?而很多人在路过二胡老伯那里时却都是避之不及的样子。不就是老伯有眼疾,穿着很寒掺吗?
我经常看到那个小伙子会收获一百或者五十的纸币,但是那拉弹二胡的两位老伯却最多也就是五元的纸币。而且是极少时候才有。我看到他们面前只有一个小铁罐子,里面都是零星碎币。而那个小伙子总是把吉他包平摆在面前,那里面都是大额面炒,几乎不会出现1元2元的,几乎都是5元10元的。我疑惑,更不明白,现今的人怎么了?为何对真正没有能力的人如此吝啬,而对这样健康的人出手却是如此的阔绰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