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巴蜀文化(十一)----罗江奎星楼

标签:
李调元罗江奎星楼a70 |
分类: 交流园地 |
http://s7/bmiddle/456a70c7n7965fc63a5d6
罗江奎星楼,被誉为“川西名阁”,现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奎星”,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后被文人称为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奎主文章”,人们就建“奎星楼”来崇祀它,希望文运亨通,高中魁甲。因此,古代各县都要建奎星楼或文昌宫,供读书人瞻仰、祭祀。
魁星楼下一块大石头,上面刻了个大大的“魁”字,被称为“魁”字石。边款上有“乾隆甲辰”字样,乾隆甲辰即公元1784年,正是李调元堂弟李骥元中进士、并被乾隆帝钦点为翰林院编修的时候。大概是李氏的榜样激励了家乡人民,于是他们自发的刻了这个“魁”字,希望子孙饱读诗书,独占魁首!
http://s7/bmiddle/456a70c7n7965fd253ca6
http://s10/bmiddle/456a70c7n7965fd9e48e9
李调元(1734年12月29日——1803年1月14日),中国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字美堂,号雨村,别署童山蠢翁。1734年,李调元生于四川罗江(今属德阳)。父亲李化楠是乾隆年间进士,官至保安同知(官名),其诗作《万善堂诗》清婉雍容,名震一时。李调元遂宁张问陶(张船山)、眉山的彭端淑合称清代四川三大才子。其中,张问陶成就最大,袁枚称其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彭端淑次之,诗名不彰;李调元第三。此楼为李化楠、李调元父子修建。看来,一个大文人可以带动一个地方的文风!
http://s12/bmiddle/456a70c7n7965fe08ac4b
http://s5/bmiddle/456a70c7n7965fe6be6f4
http://s4/bmiddle/456a70c7n7965fee61c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