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法国小幽灵趣味图画书》系列

分类: 亲子阅读绘本书评 |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好玩的《法国小幽灵趣味图画书》系列!
喆喆还在熟睡中,不用上学其实也蛮好的,每天睡到自然醒。尤其是最近北京的天气,没有阳光照射的那么强烈,天气预报说还会有阵雨。呵呵……其实这种天气很舒服,我已经很满足了,不过我更喜欢蓝天白云。
某天有个奶爸在群里说:一看到我就看到亲子阅读的标签。呵呵……还有个妈妈说:我很佩服你对亲子阅读的这颗赤忱的心。或许这就是爱好吧,我一直从小时候就特别喜欢书,小时候我每年暑假都要去爸妈外出谋生做生意的地方跟父母团圆,关于那里的人事,除了父母和弟妹外,唯一让我留着深刻记忆的就是旁边的小书店,有时候我能在那里翻看书,《小溪流》就在那里买过,一本让我记忆很深刻的杂志。最近我忙着给我的阅读圈子招募管理员,很多妈妈踊跃报名,看来为了孩子的公益阅读,大家都很热爱。谢谢所有的义工妈妈们。
昨天群里有妈妈问我,总是看你买书,这也要花不少钱吧。呵呵……我家的书的确已经蛮多的了,我都可以开销书铺了,记得我曾经高中的时候就像开一个属于自己的书屋,连名字都想好了。只是北漂这么多年,谁都知道在北京,房租是最贵的。开书店变成了一种奢侈了,再说我不想把自己的爱好搞的那么残酷。如果你跟我同一个小区,或者生活在海淀,我可以借一些书给小朋友分享。前提是一定要经过喆喆的允许,哈哈……那天我去参加北京理工大学的一个在亚运村图书大厦的现场活动,我看孩子们玩创意画画,都玩的很好。喆喆在没有我的喆爸的指导下,根据封面的图片作画,效果非常不错,我昨天发到围脖上了。呵呵……看来我们的画画班没有白上哈。
绘本就是绘本,永远无需过的文字描述,简单的图画就能深刻的描述一切你想知道的东西。孩子的世界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目了然的纯真世界。
《每一个幽灵都是孩子》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图画书推广人
保冬妮
先去赴幽灵的晚餐吧,喔,小心!倒不必担心幽灵的烹饪品味太糟,而是意想不到的菜品会惊现“出”色。
先尝尝亨利自制的鸡尾酒,粉紫黄蓝绿,想成为哪种颜色的幽灵自由任选。看到这儿,图画书的预设崭露出有趣的猜想。喝南瓜汤变成南瓜幽灵,吃三文鱼变成粉嫩幽灵,吃沙拉变成沙拉幽灵,吃奶酪变成奶酪幽灵……吃到入口即化的冰激凌大家干脆全都化掉了,连幽灵都彻底没有了影子,真是具有魔力的甜品!当然,热乎乎的咖啡是会让幽灵现形的,而牛奶会真正帮他们找回幽灵最真实的样子。
法国人真是好玩,一本写幽灵的故事,把想象发挥到了极致。通篇凭借着幽灵特有的魔力展现出奇趣的场景和画面,造成了幽默和戏剧效果。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没有更多的层次,却叫人反而感受到了单纯的可爱,然而品味良久,却又趣味无穷。这有点像我在巴黎吃过的焗蜗牛,看上去不过几个蜗牛,吃一口却味香质嫩,回味不已。
这套书最叫人觉得好玩的是,书里的小幽灵一个个都似孩童,每本书简直就是一场孩子的开心喜剧。
当小幽灵巴哥去祖先城堡的最底层探险的时候,拿着狼牙棒的他显得搞笑多过忐忑。戴着棒球帽、穿着兽皮服,怎么看这个幽灵怎么像我家楼下住过的那个南韩的男孩小志。那孩子就爱在院子里琢磨出各种历险的游戏,整天手里拿着树枝子当成假想的剑戟。巴哥也是这样的幽灵孩子,不同的是,他在探险的时候遇到岩洞壁画上的祖先从画上走了下来。这真是个绝妙的邂逅,于是,巴哥有幸碰到了那些很旧的恐龙蛋。而且这些蛋里真的蹦出了伶盗龙、无齿翼龙和梁龙。当然,巴哥一定会骑上这些龙游戏一场的。最后,巴哥来到了湖边,骑上一条古老的鱼,碰到一颗古老的银杏树……最终,那古老又慈祥的祖先把巴哥带回岩洞,让巴哥把一天的见闻画在了岩壁上。
其实,这个故事就是一场现实世界里的父子游戏。就好像我们院里的小志在后院的假山探险,他爸爸扮装成了远古的祖先,带着他把后院当成远古森林,游历了一次小小的自然博物馆。最后,还不忘叫孩子写下一篇作文。只是,巴哥碰到的远古祖先比较理解孩子的内心,让他用涂鸦完成了这篇记叙文。我猜想,画家雅克·迪凯努瓦就当过这样的孩子,或者曾扮演过祖先的角色;因为这是很多父子、母女玩过的游戏。每个人读到这里,都会找到做孩子、做父母的回忆。
这个系列的小幽灵故事,无一例外地都在讲孩子的想象、孩子的游戏、孩子的情感、孩子的趣味。在每本图画书里,每一个幽灵都像孩子。姑且,我也就把小幽灵当成了小孩子。但愿,因此能省去解释什么是幽灵的麻烦。
因为幽灵文化不是我们文化里固有的东西,就像我们要看懂《哈利·波特》和《达芬奇的密码》,要了解西方宗教ABC一样;假如一个中国孩子刨根问底:“幽灵是什么呀?”我想,大部分中国父母会张口结舌。确实,很难用一句话解释清楚幽灵是什么。特别是要讲给一个没有宗教情结的中国幼儿。
说道幽灵,其实必须讲鬼魂。讲鬼魂,就是与哲学有关的大问题。
记得我女儿4、5岁的时候,经常和我讨论哲学问题,有关生和死。我觉得真是小人大智慧。的确,孩子特别爱提问关于死亡和鬼的事情,所以,我们大人也要思考一些关于鬼的事情才好,哪怕有点不靠谱,哪怕有点神经兮兮。
很靠谱、很不神经兮兮的研究来自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的郎晓玲女士,她在讲到西方文学与哲学的鬼魂观念时说,西方文化起源时期
,深深滋养于超自然之泉的精灵世界,“他们感到自己就处在其中。上帝、天使、魔鬼和死人的灵魂是凡人用眼睛可以看到、用耳朵可以听到的。人们相信在另一个世界存在秩序
,因为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总是遇到它的代替品。基督教兴起之时
,它从文学、哲学及社会现实中汲取古希腊、罗马的幽灵观念并从中寻找可利用的方面……”于是,我们也在大量的西方儿童文学作品中,看到了诸如《爷爷变成了幽灵》这样的作品。
所有的文化产品,都是有国界的;即使是儿童图画书,也都多多少少地隐含着文化、宗教和价值观的差异。我们既被来自异国的故事所吸引,也因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在阅读时会产生些许的隔膜。所以我们成人在给孩子讲述引进版图画书故事的同时,要了解异国文化的概貌。要想到这本图画书会带给孩子什么?这不仅会给图画书的阅读带来更深刻的解读,而且能丰富故事背后的内涵。即便,我们不一定把这一切都详尽地解释给孩子听;但是,当好奇的孩子问到我们的时候,我们能胸有成竹,说清道明。这样,一本薄薄的图画书不仅仅美丽可爱、生动有趣,而且耐人寻味,它成为我们了解远邻的桥梁和窗口。小朋友在得到阅读快乐的同时,我们大人也获得了文化的滋养。
讨论绘本请加入我的公益阅读会与放养育儿圈子以及公益亲子阅读与放养育儿2群:96303373(暗号: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