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自网络。
新修订的老年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民政部副巡视员吴明表示,“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以前这种诉讼法院一般不会受理,但现在法院要立案审理。”(据1月5日《山东商报》)
这条新闻一出,立刻受到了很多人的热议。呵呵……常回家看看立法,其实在我看来这也是件好事。真的,现在的孤寡老人太多了,电视中经常看到,养了很多子女的老人,却在老年无人赡养。我就不明白,自己也有做老人的一天,为什么那个老人就变成孤寡老人了。从播出中记者口中,可能是老人性格比较古怪,孩子们怕他。也是,现在的老人也有这种现象。但是如果子女有时间还是应该多陪陪老人。其实做父母的不希望孩子给多少钱一个月,就是希望看到儿孙满堂,热闹的吃顿饭,那比给她几千块值钱。呵呵……
记得我小时候是跟着外公外婆长大的,我也算是留守儿童,基本14岁以前跟父母的记忆几乎为零,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在外漂着一直坚持把孩子留在身边的原因,不管我再苦再累。直到后来我才跟着父母,除了上学一直帮着在母亲看店铺,也不算是个苦孩子,但是学生时代,少有跟同学外出游玩,直到高中能飞出父母的手心了,才经常在外游荡。呵呵……其实我母亲真的不容易,起早贪黑,家里有三个孩子要上学,为了挣钱,那真是连命都不要了。这种感觉,一直到我自己真正北漂,到我自己有了孩子,我才理解。
在家前日好,除外日日难,北漂之后的我,明白了跟家人团聚的宝贵。可是路途这么遥远,要回一趟家,不容易,也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去陪陪老人。现在马上就要过年了,父亲母亲电话问候,就问什么时候回来,我答不上来,只能说等老公的工作忙完了就回去。呵呵……平常年有的时候我们提前半年就回去了,今年情况不一样,具体什么时候还不知道,我想等春运的时候再看看吧,春运好像快了。从北京到湖南,春运回去的票不好买,回去了,过了春节,回来的票不好买呀。现在我希望能快点修好高铁,可是高铁修好,路费肯定昂贵。如果高过坐飞机,不知道大家是选择高铁还是飞机。代价不小。回到家里陪着母亲聊聊天,打打牌,是我现在最想做的事情。为了生活无奈北漂,在小城市生活,在我们那里这几年应该也北京好,呵呵……反正计划赶不上变化。谁知道呢,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在北京混几年,说不定过几年我就打包行李回去了。唉!
想当年父母在外婆谋生,很少回去陪外公外婆,我那会就想念父母,可是父母为了生活,不得不外出,我们现在也一样。现在我能理解当年的母亲了,幸好现在家里的父母情况还可以,也是不是很老,可是父母的身体不是很好,父亲一天到晚爱喝酒,我总担心他喝醉;母亲身体不好,有高血压,糖尿病,夏天那会她生病了,我也回去不了,只能电话问候,顶多给点钱。倒是弟弟,有年假,抽空回去了趟。对于老人,我觉得作为子女,儿孙的,有时间应该多陪陪他们。我一直牵挂的还有那抚养我长大的外公外婆,外公已经70几了,外婆身体也不是很好。我希望他们长命百岁,我好多挣点钱,让他们享福。外公是操劳了一辈子,去年回去过年的时候,抽空回去看了下外公外婆。外婆说外公经常在外面干活时候摔倒,我听了就辛酸。外公外婆有4个子女,我妈是老大,因为坐车晕车,常年也很少回去。(我外婆住邵东,我妈在湘潭,也有一段距离。)老二也在湘潭,老三就是我舅舅跟着外公外婆,但是没上学,只是在农村跟着做做小工的。老四在广西谋生。当年外婆是把三个女儿都嫁在一个乡里,都离的很近,可是现在却都离的很远。几乎逢年过节会所有的子女陪在一起,而我爸脾气比较古怪,我们做子女的要陪着他过年,我几次说接外婆来过年,都被父亲反对。再说外婆家里也放心不下,也就不了了之了。之后我也不敢再提了。对于不跟父母一块生活的人,现在常回家看看变成奢望了,只能电话问候,比回去来的更实惠。
相比下其实我离父母并不算远,至少都在中国。想想我们小区的老人,有的子女都不在国内,漂洋过海在外的子女一定也惦记父母,但是很更多的时候我几乎见不到老人们跟儿女在一起,总是见老人形单影只的自己一人买菜,自己一人吃饭,也就是靠网络跟女儿联系,通过看博客知道孙女长大了。去年冬天,下雪路滑,有个老太太摔跤,我扶她回家。她就属于空巢老人,有个女儿在北京,但是不住在一块。如果跟老人生活在一个城市,还是经常周末常回家看看,照顾下老人生活,帮老人买菜,陪老人聊天。最后我说一句,趁着老人在世多关心家里的老人,以免后悔。

09年,喆喆奶奶在北京带了喆喆2个月,当时出去玩的留影。老人喜欢孩子。
几年前我们回家过年拍的三代人照片,我妈。
外公外婆的照片,外公眼睛白内障。希望老人身体好,过年回去看望。

这张照片从网上下的,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外婆家上学的日子,也是翻山越岭。

草根头条推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