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妈妈学会走出爱的误区

(2010-05-24 09:58:56)
标签:

喆喆

喆爸摄影

北京儿童

户外摄影

铁铁

学会

走出

爱的误区

无私

快乐

育儿

让妈妈学会走出爱的误区

 

一个朋友的宝宝生病住院了,我买了些宝宝爱吃的水果去探望。医院同病房的有一个小胖妞,我玩笑的问:“你长这么胖怎么还打不过病菌啊”,胖妞妈妈回答“胖也是虚胖,抵抗力很差”。在后来的聊天中了解到,胖妞涵涵,特别挑食,不爱吃素菜,就喜欢吃肉肉和巧克力等高蛋白的东西,所以长得胖嘟嘟的,涵涵妈妈也觉得吃就吃吧,小宝宝胖乎乎的好看;而且你不让她吃,她一哭你更心疼,索性就不管了。所以导致涵涵胖胖的,但因为饮食单一,营养不均衡,身体抵抗力并不强。而且小孩子本来就体质偏热,涵涵又爱吃肉食等热量高食物,就常常出现便秘、嘴角起泡泡等上火的症状。这次又加上天气热,小胖妞就从上火发展到上医院了。

 

从这件事我的感触就是,妈妈们有太多爱的误区。

第一,给宝宝吃最好的喝最好的,养个胖娃娃。

确实,“生个胖娃娃”是很多中国新婚夫妇的愿望,而且,很多人认为现在家里就一个宝贝,生活条件也好了,一定给宝宝吃最好的,喝最好的,穿最好的……那胖娃娃就一定健康吗?涵涵就是一个很好的回答、一个爱的误区的后果,因为父母的“爱”影响到了身体健康。

其实什么叫做吃最好的?那些大鱼大肉、牛奶、巧克力确实有营养,但是不能吃的太单一,宝宝肠胃处于发育阶段,消化功能尚未健全,过剩营养物质难以消化,很容易就造成食积化热而“上火”

所以妈妈们应该均衡营养,回归自然,多给宝宝做卷心菜、菠菜、青菜、芹菜等这些绿色蔬菜,全麦面包、玉米粥粗粮等也要常吃,这些粗粮和蔬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宝宝肠胃蠕动。还要培养宝宝吃水果的习惯,补充维生素。尤其夏天不要给宝宝吃得太油腻,可以吃一些鱼肉,不油不腻,还能补充蛋白质、维生素与矿物元素,又有清热的作用

另外,注意宝宝喝奶粉也容易上火,所以妈妈们要回归的另一个自然就是尽量母乳,不要图方便早早给宝宝断奶喂奶粉。如果不得不喂奶粉的话也要选择配方科学的奶粉,还要适当在奶粉中搭配一些奶伴侣之类的产品,同时多喝水。

妈妈们做足了宝宝的这些饮食功课,还要给宝宝备用一些去火的专用药物,以便在宝宝上火初期就将病情控制住,就是食疗,比如喝菊花茶,柠檬水,犁水……而为了宝宝的健康还得注意选择一些既安全又有效的品牌去火产品,我们做妈妈的不能怕麻烦,一定要细心挑选。这方面我可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一个多年从医的朋友,给我们几个好姐妹推荐过三公仔小儿七星茶,说这是一个老字号产品了,配方很好,其中的山楂、稻芽消食健脾、帮助消化,防止宝宝食积发热;薏苡仁清热利湿,淡竹叶清心火利小便,热从便出。而且是针对宝宝体制,药性温和,去火安全有效。所以我一直把这个三公仔作为宝宝上火的备用药,觉得给宝宝去火很有效,妈妈们可以试试,几个姐妹也说很不错的产品,应该有大家喜欢她的道理。

 

第二,孩子一哭,就不分要求合理与否给与满足。

妈妈们都认为,很多事情自己都懂,但是孩子一哭,就什么都没用了,只能由着孩子的喜好来。其实孩子出现这样的性格,是因为我们一开始就错了,妈妈之前对于宝宝的要求总是不分对错的一味满足,一旦哪一天孩子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便会大哭大闹,直至达到目的为止。而妈妈们一见宝宝哭就心软,又一次满足宝宝的要求,以至于宝宝认为哭可以得到一切。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就是妈妈们又一个爱的误区导致的。我家喆喆就是我说的这样,昨天还以哭来解决一些事情了,有时候我真是拿她无奈呀。

因此妈妈们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不能娇惯,现在已经养成的哭闹、无理要求的性格,要趁孩子小、性格可塑性大抓紧改善。具体来说,某个妈妈给我分析:首先,妈妈们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满足,要分清对与错,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无理要求,不能答应。孩子一旦哭闹,千万不可打骂,耐心给孩子讲道理,最好是用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予以开导。刚开始可能会比较难,宝宝不听,但必须坚持,慢慢渗透。其次,妈妈要言而有信,不要认为孩子好哄、好骗,不假思索就许下诺言,结果实现不了,造成孩子心灵的伤害和对家长的不信任。第,在孩子犯错误时,特别是犯滑稽的错误,家长不要图好笑去模仿孩子的错误,应该告诉孩子错在哪儿,分析为什么错。

其实妈妈们爱的误区很多,让我们学会走出误区,多跟大家交流,吸收别人妈妈的好的观点。虽然这些误区是因为爱,但毕竟是误区,对孩子不利,妈妈就必须发现误区,改正错误。只有走出误区,才能找到正确的爱的方式,让孩子快乐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