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筱:口号的国度(短散文·七题)

(2018-05-01 11:29:24)
标签:

张筱

原创

散文

艺术、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作品
张筱:口号的国度(短散文·七题)



口号的国度(短散文·七题)

 

 

【戏剧性】

 

面具,这最早的遮盖之物,成为珍遗。没有那一张面具,会比一张人面更具面貝性。人类社会,已经是面具性的社会。

人,发明了戏,从最早的娱神,到今天的娱乐,到人人主动进入角色。世界,已经是戏剧化了的世界。

程序化的生活,让心大面积苍白。不争,已经不是事实。人类的竞争到了今天,会以何样方式走下去,难以预料。神话,总被神话颠覆。泡沫,总被泡沫覆盖。

抄袭,重复,模仿,都是别人的戏码。我只想当一个拉幕人,也已不能。

所有的程序都会自己开启,我的生活,其实早已被别人写入编程。除非,除非手动删除并全部放弃。

2018·04·27 柏树巷

 

【感谢让我获得敬畏的人们】

 

昨晚临睡前,目睹了一位老人(88岁的巫漪丽,一曲弹奏了59年的《梁祝》再度于央视一套《经典咏流传》年度盛典演出视频)全心身的钢琴演奏,一时肃然起敬,久久未眠。如果人生是一种态度,那么我敬畏这样的态度。

老人说,音乐是用来改变生命的。我相信,这才是音乐的真谛。而她用一生倾情演绎的这曲《梁祝》,如她所言:是心中的经典。

生活中,生命里,都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仪的经典而且从不怀疑,我也是。

一个文字工作者,或者冠冕堂皇的说一个作家,该怎么对态写作呢?我曾经说过:于我,写作是一种通透心灵的途径。现在我想说:写作是写作者通透生命的途径。这只是我对自己与写作或曰创作相互关系的一种认知。

感谢遇见,感谢让我获得敬畏的人们!

 2018·04·28半坡居

 

【生命的对应】


走在路上,看到叶似黄花,高处的矮屋,再高处蓝得水洗过一样的天空,天空上自由盘旋而翔的灰鸽,心情是美妙的。

走在路旁,看到缓慢挤塞的车辆与车流,想到的是甲虫,是蚁拥,是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欲速不能达的无奈,这时候心情蒙上了一丝悲哀。人总是在追求自由时,妨碍了自由,限制了自由,反击了自由,这是人万万没有想到的。人的自由,只是残存在意志的迫逐中,是附着于心灵自由风景而已。

一个人,荣光的青春之后,也不过是荣耀十年、二十年光景,那是生命最饱满、浑厚的日子。之后,便是萧然或悄然地沉寂。仔细端详,难道肉体躯壳,不正是应证着自然吗?山川,河流,草地,沼泽,矿石一一都以微缩的方式存在于生命个体内。

人是幸运的,于自然。人是可耻的,于社会。人是悲悯的,这是生命自身的存在生态。

在路的岔口处,切断浮想。再入,推开另一道门,一切,又将陷入逻辑主义的圈套。

 2018·04·28 柏树巷9

 

【素园,樱桃熟了】


出巷子去买烟,上山的公路上一派喧嚣。可以想像这个假期,有远方的人去了远方,未能远方的也要进行周边游。这个假期似乎与我关系不大,打完几个该打的电话,然后沉下来:读书,喝茶,洗石头。

蜗居,待命状态中,既不能归乡,也不能远游--这些生活的羁绊,还不能躲,也不能逃。

昨晚故乡来人,说了一些故乡的消息:樱桃红了。想素园的那几枝樱桃也熟了吧!

许多年,我都错过了素园樱桃熟了的季节。只有遥想,感念,连同亲情。

 2018·04·29 半坡居

 

【月光下的假想】


雨吧,节气吧,或者月圆与其它总之有点小小兴奋,随之也就睡意不至。

推门望月,只一眼,就仿佛听到洛河边蛙声一片,在心底鼓噪着,假想着经验过的美妙。

居半坡上,无蛙鸣,自然也没有月近弄人影。再抬头,望见的是绕月薄云与旁边一颗星星,只是一时没有弄清是云追月,还是月追云。

子夜一过,对面的院子静了,夜就真静了。在只听见自己脚步的院子、房间走动,这样的月圆之夜,想来没有多少回。

不眠,便闲翻书,读到与木心相关的一句话,入心。

又出门去,抬头想到的却是林清玄“温一壶月光下酒”。其实,月光何须温,下酒又何必月(虽然古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邀一阵清风,邀一朵花,都无不可。当然,自斟独饮,也无不可。文学,被文化反复强奸欺辱,风清月白,也不堪得俗了。

不想月事,不说酒话,睡觉吧。

2018·05·01 半坡居

 

【作品作者之关系】


我不是政治评论员,不是时事评论员,不是经济评论员,不是文艺评论员所有类别的“评论员”与我没有关系,一是视野狭,二是识见浅(不敢贱污智慧),故无能于此类事。我只是在近几年才慢慢归位于一个没有“身份”荣耀、没有“集体”归属的作者--独立写作者的“角色”。这是我的意愿,既不是别的什么胁迫、压制。这是我守住“干净”两字的最后底线。

世上多智者,搞文学搞艺术的人众中更多聪慧人物,类于我这样愚钝者自然有(猜测),当然也是很少的(也是猜测)。我的态度越来越明白,这不需要什么宣言,只要坚持自己所愿即是。

从来没有把文学“当饭吃”,从来没有想以文学“安身立命”,从来没有指望得到官方“犒赏”。只是因热爱写作,也以为“写作是通透生命的途径”(这又是于我而言,于别人是别的途径)。

情与爱,正是人性的温度;而风骨,恰是人性的光辉。

我以为,不是诗词站立起来,首要的是人站立起来!诗与人-作者,诗是副“产品”。

以劳作养活自己,以汉语的元素滋养思想情感(并非是证明存在),走过不短不长的一生,不断缓解自己与自己世界的关系。

写作,有评判,却无以类比,只是就事论事。又何需“执牛耳"尔!

2018·05·01 半坡居

 

【口号的国度】


现代世界是概念世界,生活是概念生活;现在的国度是口号的国度、是表演的国度、是文化形态同步的国度,是悲哀的国度。

认真的走过去,认真的对待自己与世界,认真的以自己的方式生存,都是不容易的。

在通往权力的道路上,有多少无辜的人。宿命在此道,并非宿命,是阳谋与阴谋的媾合。

哲学丧失了权柄,艺术正在丧失权柄。真正的权柄,是政治的权柄,商业(或经济或财富)的权柄,当然还有宗教的权柄(我从来没有把宗教“界”想得如何公平、干净)。以及所谓体制机制下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权柄。它们通过衣钵传承、师承(从)、贿赂、血缘关系等等这样一些渠道晋升、晋级。在权力的游戏中,没有人愿意出局。可游戏毕竟是游戏,它的规则是淘汰制的规则。

世界变化太快,只不过一场商贸战就引来了一片惊呼,这些发言,究竟想表明什么呢?只有言者明白。

爱什么不爱什么,毕竟不是口号。脚踏实地,实务生活,才是根本的--特别是如我辈此等平民。

2018·05·01 半坡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